行再次强调:“价格水平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

央行认为上行风险因素占据主导。投资与出口快速增长,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会持续旺盛,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将对价格上涨造成压力;企业环境保护、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成本将有所增加。 报告指出,价格水平特别是服务价格、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中信建投则预计下半年CPI将出现上涨,全年预计在1.5%至2%之间。 将发挥汇率独特作用 上半年巨额贸易顺差引起社会关注,市场预测中国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报告建议应从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来共同入手。 “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报告称,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统计显示,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日均波幅为35个基点,在汇改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个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市场认为中国政府可能通过汇率升值来冷却投资过热,因此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屈宏斌认为,央行还将继续出台措施多种措施来缓解外汇储备的压力,从而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启动私人外汇流出是最好的办法。” 报告也建议,扩大对外投资,降低外汇储备增速,推动“藏汇于民”和民间对外投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投资渠道。 报告还称,解决国际收支顺差较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此外,央行还建议扩大进口与市场开放,减少贸易顺差,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 存款准备金率“深度”冻结流动性 报告明确表态,下半年将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而央行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效果的充分肯定,无疑令市场对下半年央行的政策部署充满期待。 报告称,在当前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猛药”,但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有序调整贷款行为,抑制货币信贷过快扩张。 央行认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回收流动性仅是浅层对冲,而存款准备金率具有“深度”冻结流动性的功能。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一部分过剩流动性深度冻结,能够减轻央行票据发行压力,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利率和信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