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营业费用差别化分类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客观需要。如何实施营业费用差别化分类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管理原则。实行分类管理,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保证业务发展。
二是规范管理内容。包括营业费科目中的住房公积金、固定资产折旧、税金、水费、电费、通迅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转费、低值易耗品购置,以及其他营业费用等29个二级科目。
三是确定分类标准。把各支行营业费用分为基础费用、固定费用、额定费用、还原费用、申报费用和奖励费用。把各部室营业费用分为基础费用、固定费用、额定费用、申报费用和还原费用。
四是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成本支出性质和刚性的不同实行分类管理。基础费用、额定费用、固定费用均由计财部核定,报行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以行文形式下发。各支行在核定的指标内基础费用有节余的可自行安排支出。固定费用按实际发生额据实列支。同时,对办公用品和业务用品、车船使用费都制定具体的标准。
五是实行费用还原,真实反映费用支出情况。各行、机关各部室根据业务需求到市行采购中心用纸库领取业务用纸、业务凭证及电子耗材,领前要填写一式三联的领用单,由采购中心管理人员记载台帐,每月由财务核算中心将费用支出还原至各个领取单位。
六是建立费用申报制度。对上述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支出,支出前要逐笔向市行申报,并填制“申报费用审批单”,由计财部拿出初审意见,然后按财务审批权限进行签批,同意后方可支出,支出后签批齐全的费用支出凭证连同“申报费用审批单”到财务核算中心予以报销处理。
七是对各支行设立奖励费用。每个月或季末根据各支行的指标完成情况,按照各项考评办法确定各支行的奖励费用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