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不可能具备价值发现的功能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的市场,无论是价值发现功能,还是优化资产配置功能,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功能仍旧是一样也不具备。股改全流通之后的中国股市在价值发现方面,市场询价居然和二级市场定价有着天大的落差;作为优化资产配置功能,什么样的企业应该进入股市,资金首先应该流入什么样的企业,在管理层控制新股发行的机制下,新股发行的节奏根本不可能进行市场调节,中国股市的优化资产配置功能起码在新股发行环节是不具备的;在国家经济晴雨表功能上,中国股市表现的依旧是资本推动下的牛熊轮转,这和以往的股市行情性质基本是相同的,只不过目前面临的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货币过渡投放钱太多导致的。
股市改革要成功,就必须让股市有优化资产配置功能,而股市的优化资产配置功能是应该建立在价值发现的基础上。只有市场有了价值发现功能,才能合理定价,才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资产配置。但中国股市股改之后仍然不是市场市,而政策市的价值中枢是可以随政策市力度的大小而改变的。所以只要中国股市仍旧是政策市,中国股市的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股指稳定的实质就是不触及政策市底线。
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仍然在维持着政策市,这和中国银行改革仍然是国家控制银行的问题是一个性质的。而中国银行改革国家控制银行也一样是有问题的。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的陈志武教谈到:“国有银行改革目前所采取的思路,陷入一个无法回避的悖论是—国有银行的股权不管如何设计,国家保持绝对控股地位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前提,国家信用与国家资本的血脉联系是无法切断的。”
中国银行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国家控制银行,那么证券市场的改革难道不是政策市国家控制证券市场吗?实际上整个股权分置在改革过程,以及股改成功后全流通发行都同样面临着一个问题,都是建立在维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的政策市。即改革根本没有涉及到股市如何由政策向市场市转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
改革过程中一方面为了维持股市的繁荣,维持股市的总市值不减少,就必须用政策托市的手段使股市泡沫不彻底破裂。这就使得股权分置改革不但要实现对流通股东的补偿,更要实现非流通股东的增值,而只有通过政策市推高股市市值,才能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折股的同时,保证非流通股东的资本增值。
但政策市推高股指使股指稳定的实质仍旧是维持一个政策市,而政策市下根本就没有价值发现功能,整个市场仍旧是价值高估。新股发行依旧面临着一、二级市场巨大的差价。以往20倍市盈率发行新股,最终还会有股权分置改革的平均30%折股补偿,我们尚且称之为圈钱。而目前股改完成后,新股发行动辄18、19倍甚至中国银行20多倍市盈率的全流通发行,根本就不存在补偿,难道就不是圈钱了?
实际上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18、19倍市盈率发行新股,还不是按市场定价发行的,这仅仅是按远低于市场定价的所谓的市场询价发行的,如果市场询价真的按所谓的市场定价发行,那么必然是更疯狂的圈钱。
要维持市场的稳定,新股发行还要按国际接轨的市场价发行,就应该以现在的市场估值水平发行新股,但这个水平显然是圈钱。反过来要让投资者买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最合理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新股发行充分竞争的发行机制,市场化发行。但这会引发股市的大幅下跌,这是和维持股指稳定的政策相背离的。很显然目前采取保证市场稳定政策市,只能让投资者继续买不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维持市场稳定的前提就其实质就是不触及政策市的底线。
而投资者买不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就始终摆脱不了被圈钱的命运,中国证券市场就始终没有公平可言。不能市场化发行就必然导致市场最大不公的存在,整个市场就始终存在卖股票的(发行股票)和买股票的二能市场投资者之间的最大不公平。
不让股指稳定难道是让股市崩溃?
证券市场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全世界没有哪个证券市场的价格是稳定的。除非通过货币政策,调整物价水平,使之出现通股膨胀;要么就必须让证券市场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因为中国股市不可能仅仅通过新股发行这一环节创造财富。如果仅仅是新股发行就能创造财富,那么索性中国股市就靠大规模发行新股致富得了,但大规模扩容必然会导致股市下跌,这显然又是一个悖论。事实上新股发行也根本不可能创造财富,股改后的全流通发行中小企业板一级市场动辄100%以上的暴利根本就是财富重新分配。
我们指责股指稳定的实质是不触及政策市底线,那么难道我们难道是为了摆脱政策市,而让市场崩溃?显然就目前的中国股市已经很难再通过一次补偿市场来进行市场市转轨,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是继续制造不公?还是让市场自身调整?就目前中国股市的政策管理层选择的是后者,但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股市继续维持政策市,继续公权掠夺,维持卖股票和买股票之间的不公平。
政策市问题和银行改革国家控制银行的问题是一样的,中国股市的政策市也一样面临着“国家信用与国家托市资本的血脉联系无法切断”的问题,国家一旦放开发行环节不再政策市,中国股市就要面临国家信誉的损失。而继续政策托市,市场就继续制造不公。中国股市政策市最终的问题是政策市维持市场稳定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当市场扭曲到一定程度,市场自身积累的量力能够打败政策市的时候,那么证券市场改革国家信誉的最终损失用什么来挽回?难道是再一次动用国有资产补偿民众,或者是还利于民?这又面临另一个两难的问题?以国有资产补偿市场,那么触及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的经济制度能怎么办?如果不能触及,那么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否可以不用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