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界钜子给年轻一辈的事业箴言:卓越之道》
"正直地去做每一件事!事业上你将走得更远。" ●很高兴你问到:"刚刚您谈到了汇丰银行的前任主席给你的忠告,那么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呢?" "第一:(面对诱惑与压力)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捍卫自己的正直; 第二,不要认为自己如果采取违法的手段还有可能侥幸逃脱;所以永远不要违法;

第三,不要走任何捷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欺骗、妥协,那么你只是在给将来设置更大的麻烦!" 附1: 成功没有捷径 --郑海泉先生的成功故事 2004年12月6日,汇丰银行的官方网站公布了以下信息: After 37 years of distinguished service to the HSBC Group, David Eldon, 59, will retire as the Chairman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on 24 May 2005. He will also retire from the HSBC Holdings plc Board at the conclusion of its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n 27 May 2005. Mr Eldon joined the HSBC Group in 1968 and became Chairman of Hang Seng Bank in 1998 and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in 1999. Mr Eldon will be succeeded as Chairman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by Vincent Cheng, …… (在为汇丰银行集团作出了37年的卓越贡献以后,现年59岁的大卫. 艾尔敦将于2005年5月24日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的职位退休。 …… 郑海泉将接替埃尔顿先生,成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主席。) 2005年5月25日,郑海泉先生正式接替了艾尔敦先生,成为了这个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140多年来的首位华人主席。 郑海泉,如今金融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被香港人视为奋斗成功的典范,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让我们从他自己的经历中寻找答案吧! 1948年,郑海泉先生出生于香港一个6口之家,是家中长子,父母都是水果小贩。3岁时,郑海泉先生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屡医无效,以至于至今他仍需要靠手杖来辅助行动。而在小的时候,他的父母一直担心将来他会因为残疾而找不到工作,为了治好他的腿儿费尽心机。而对郑海泉先生来说,年幼就致残则给了他一生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动因。 由于家庭环境不佳,郑海泉先生中学读的是"实用中学",学习电工、木工、绘图等技能,放学后还要帮父亲卖水果。他一边打工一边读夜校,还报考会计、电脑等专业证书的考试。一次次的争取,终于使他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雅书院经济系,而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读大学时,由于郑海泉先生是一位很爱国的人,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要"为人民服务"而被香港的研究生院拒绝接收(在那个时候说这样话的人往往被看作是亲共的激进分子)。毕业后没有机会进一步深造,于是在盲人辅导会里做了两年的社工。这期间,郑先生在盲人会里结识了一位新西兰的朋友,在这位朋友的介绍和帮助下,他选择了留学新西兰,赴奥克兰大学攻读经济学系哲学硕士学位。在新西兰深造期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郑先生交完学费后口袋里也就没有多少钱了。为了生计,他便一家餐馆一家餐馆地敲门,问他们需不需要请人。由于腿脚不灵便,不适合端盘子,他只能6个小时一刻不停地站在那儿刷碗。当他的同学都在酒吧、咖啡厅消遣的时候,他却在餐厅辛勤地劳动。到了深夜,他还得一个人做一个多小时的公车回学校。"没有当年刷碗的经历,就没有今天的我。"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郑海泉先生在回顾自己的那段艰辛经历时平静地说到。 求学归来后,郑海泉先生于1978年加入汇丰银行财务部,并于1986年升任汇丰首席经济研究员。 在80年代的中后期,香港经济正值高峰,整个股市、楼市一片繁荣,金融机构大量贷款予客户。而此时郑海泉先生领导下的汇丰经济研究部却发现苗头不对,并撰写了一份题为《信贷迅速膨胀--值得关注》(Fast Credit Expansion--A Growing Concern)的报告,在1987年10月的《汇丰经济月报》中发表。该报告特别提及"港股15年来的两次暴跌前均出现信贷急增的先兆",并强调当时港股"投机味道浓厚",其隐藏危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