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猴子和帽子--信息不对称(2)
系列专题:《赚钱小窍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赚钱智慧》
比如:一个消费者买一部二手手机需要花1000元,而这部手机的真实价值也许只有500元,如果消费者购买了这部手机,就净损失500元。如果他和二手手机老板很熟,请老板吃顿饭支出100元,老板决定给这个消费者一部价值1200元的二手手机。 很自然,获取这部手机真实信息的价值或信息成本就是100元,但是不仅没有亏掉500元,反而赚了200元,一反一复投入100元的信息成本所得到的收益是500 200=700元。 专家指点:市场参与者的决策的准确性取决于信息的完整性。准确的决策需要更多信息的支持,所以信息的获取有减少风险的可能性。这就是说,信息的搜取有可能增加决策者的收益。信息的价值可以用获取信息后可能增加的收益来衡量。6.检察官与罪犯--囚徒困境 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刑,他只判3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这样,检察官给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构造了一个博弈。不妨假设,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都是极其精明的不讲"江湖义气"的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 从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10年好吧。
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更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 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 "纳什均衡"的思想其实并不复杂,在博弈达到"纳什均衡"时,局中的每一个博弈者都不可能因为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增加获益,于是各方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择了某种最优策略,并与其他对手达成了某种暂时的平衡。 这种平衡在外界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倘若有关各方坚持原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并理性面对现实,那么这种平衡状况就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更多阅读
第10节:古典的巫士与“做梦”(2)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我们的知觉方式是弱肉强食的方式,”他有一次对我说,“这种方式对于辨认及评估食物及危险很有效,但这不是我们所能拥有的唯一知觉方式。还有另一种模式,那正是我要使你熟悉的模式,也就是
第10节:增加身体魅力的六大秘诀(2)
系列专题:《心理操纵术:掌控他人的力量》 尽量配合语气 表情的变化与语气的变化相一致,才能产生有声有色的生动形象。例如,有一个人在谈到他朋友的孩子被老人宠坏了时,模仿他朋友的表情说:“有一次他碰到我,叹息道:‘咳,有什么办法呢?
第10节: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5)
系列专题:《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虽然没有人能够和我们步调永远一致,我们仍紧抱期望,怪罪别人:“你没给我我该得的。”印度老师普拉吉难帕(Swami Prajnanpad)如此描述该情况:“每个人都正在通过这深沉的心理煎熬,为什么?因为他想要得
第28节:成为和自己赛跑的人(2)
系列专题:《赢在起点:职场新人要懂的52件事情》 如果那个在小公司里工作的人能够持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说不定有一天,后面那个人离开公司自己出来创业,走出了另外一番天地,而前面的那位可能仍然在
第10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1)
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第一章 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 如果你感兴趣,请看下面这两张桌子: 图1-1两张桌子[改编自谢泼德(1990年)]假如你在思考这两张桌子中的哪一张更适合放在客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