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茶产业:机遇与危机共存打造品牌才有出路



     张黎明:转变观念正视问题

  广东历来是我国茶叶主产区和消费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广东茶叶年销售量在10万吨左右,市场流转量约在12万吨,巨大的消费需求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推动了我省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茶叶消费方面,众所周知,广东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产茶省,更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大省,而广州、中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占据了我省茶叶消费的半壁江山。珠三角地区主要以红茶、黑茶和乌龙茶消费为主,特别是普洱茶,在本地区消费量和收藏量极大。同时,广东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茶叶商铺最多,茶叶、茶具、茶工艺品及相关茶产品种类最为齐全,茶叶交易量及人均消费量更是高居全国之首。茶叶贸易辐射全国及港澳台和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已成为各大产区茶叶商家必争之地。

  广东市场发展有五多:一是茶叶批发市场全国最多;二是经营的茶叶品种全国最多;三是从事茶叶营销的人员多;四是各种茶事活动,特别是茶博会全国最多;五是茶叶消费量全国最多。茶叶贸易十分活跃,茶叶消费进一步提升,茶叶价格稳中有升,为茶产区经济发展,茶农收入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政府解决“三农”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在这许多“之最”的背后,我们也要正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茶叶经营市场放开,茶叶专业市场的建设,沒有统一机构规划和管理,重复建设严重,茶叶批发市场的商户増加速度超过了市场业务增长速度,导致了批发市场功能逐渐退化:①同质化严重,各市场之间业务雷同,辐射范围交叉严重;②批发量日趋减少,我们更多地看到,零售消费正在取代批发交易;③原有的茶叶批发商正大力发展连锁经营;④采购主体数量和规模在缩小;⑤网上电子配送体系、直销形式的发展,超市作为茶叶新型的销售渠道将由居次位置变为主渠道。另外,批发市场的诚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希望政府加强茶叶市场规范管理,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继续发挥广东特别是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的优势和枢纽功能,不断深化物流配送功能,改造传统的流通体系,实行流通体系产业化发展战略:①加快推进传统茶叶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由单一的场地提供商转变成流通服务商,研发多样化的服务产品,为茶商的产品销售、品牌塑造、提高经营效益提供物流平台;②改造传统的茶店,推进连锁机构发展,用现代技术与传统茶店销售相结合,实现流通产业的现代化;③借助科技创新,减少同质化现象。拓展营销方式,疏通营销渠道;④大力构建新型产业业态,重点发展茶业电子商务与建立区域型现代物流平台,实现区域市场需求与茶产品区域配送的统一。与此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政府、行业机构和专业展览公司的优势,打造有实力的展会,加大宣传力度和服务功能,向全国以及海外辐射,努力为企业打造茶品牌,拓展茶叶市场商机。

  袁志深:造珠三角西岸最大的茶叶聚集区

  中山年人均消费茶叶大约4千克,主要消费的茶叶为普洱茶、铁观音、红茶。近年来红茶、普洱茶的消费越来越多,不断上升,铁观音的消费有所下降。

  目前中山茶叶市场有两个,分别是“中山市华通行茶叶市场”和“中山市龙环茶叶商贸城”,茶城集中在中山南区,总占地规模约200亩地,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建还有“新光天地·茶叶城”项目,其中有商铺400间以上,是集茶文化、沉香文化、艺术品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底交付使用。该项目与原有的两个茶叶市场一路之隔,形成“品”字形分布,成为珠三角西岸最大的茶叶市场聚集区,可容纳商家近500家经营。据不完全统计,中山现有茶庄、茶艺馆、茶楼等与茶叶经营相关的企业和商家2000家以上。

  中山全力把中山南区打造珠三角西岸最大的茶叶市场聚集区,形成区域性主流茶叶交易平台,提升中山茶产业在行业的影响力。

  卢树勋:东莞藏茶要走出去

  东莞市是中国茶叶的集散地,是茶叶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较大的地级市,拥有茶叶市场近十个。纵观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状况,东莞茶叶消费始终走在全国较前列,引领着我国消费市场的走势,尤其是普洱茶及黑茶的消费市场的走势。

  东莞市不是产茶地区,但是广东地区重要的茶叶销售及流通市场;东莞在全国普洱茶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业界称为“普洱存茶之都”。

  一方面是因为东莞的茶叶市场和茶销售点多,在东莞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的大大小小茶叶市场、茶叶城、茶叶一条街共有13个,东莞市32个镇区共有大大小小茶叶门店约7000家。

  另一方面是藏茶量巨大,东莞民间每年的普洱茶收藏量约占据了云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在一些企业家、收藏客手上的普洱茶已在30万吨以上。

  东莞茶叶收藏量巨大,但茶叶终归是茶叶,最终还是要消耗的。展望未来,“东莞藏茶一起走出去”是我们东莞茶业界的一致目标!

  东莞藏茶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东莞藏茶暂时缺乏凝聚力。一起走出去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相对有难度,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做。

  我们首先运用媒体及网络的力量,运用它们强大传播力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其次是引导东莞茶商北行参加有影响力的茶事活动。市场引导比市场需求重要,我们应该走出去,把南方对茶业的专业知识、先进理念、细微服务等等带出去;最后,我们茶业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应该打造一个良好的标准化的藏茶中心。

 广东茶产业:机遇与危机共存打造品牌才有出路
  总之,东莞茶业走出去已经是整个东莞茶人的共识了。

  陈永炽:专业市场要在竞争中求发展

  由于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具有产品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信息中心功能以及调节供求等经济功能,同时又是传承我国茶文化,宣传饮茶与健康的茶文化传播基地,与目前迅速发展的网上销售、连锁直销、大型超市直接到产地互动直销等交易手段来说,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两种交易手段都会并存和造成一定的竞争,也会对茶专业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我个人认为,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还是在竞争中有所发展的。

  一、网上销售及超市直接销售是快捷便利、适合一般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但茶叶市场可与旅游相联合,把市场建设成集观光、旅游、购物于一体,这也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再加上现在老龄化普遍,数量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不可忽视。退休下来的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晚年,只要能吸引他们去活动的场所,他们是乐意去休闲消费的。

  二、茶叶市场必须规范管理,吸收有特色的茶种及发动茶企走品牌路线,制造出消费者喜爱的名优茶种,并通过组织大型茶展、茶文化活动等宣传茶文化知识,搭起茶商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让人们把茶叶市场作为休闲、增长知识及娱乐场所,带旺市场的人气,有人流才会给市场带来商机的。我个人对茶专业市场的前景是有信心的,市场需求这么大的一块蛋糕,是可以满足多种形态的市场存在。

  刘权英:内外兼修提升粤茶

  潮州单枞茶属于半发酵的青茶类乌龙茶,制作工艺独特。潮州单枞茶按产地分可分为凤凰单枞茶和岭头单枞茶;按香型可分为:芝兰香单枞、蜜兰香单枞、黄枝香单枞、肉桂香单枞、姜花香单枞、杏仁香单枞、柚花香单枞、桂花香单枞等等。

  目前,潮州单枞茶种植面积约14万亩,年产量约三万吨,按潮人总人数三千万人算,人均只有一公斤,加之非潮汕人的消费群体不断增加,故正常年份是产销平衡,求略大于供,近几年价格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来,潮州单枞茶的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加快,茶叶市场从产地向周边城市扩展,从省内到省外扩展,南昌、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也已出现潮州单枞茶上市上架的可喜现象。但由于总产量小、批量小、品种品名繁杂,缺少稳定统一质量标准,潮州单枞茶的出口外贸几近空白。

  要做活潮州单枞茶出口外贸这一块,第一是要努力扩大潮州单枞茶的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2003年,在粤北韶关乳源县试种引种潮州单枞茶,获得初步成功,现已有茶园2000多亩,创立了“金竹峰”牌潮州单枞茶名牌产品,2008年,又在清远市阳山县试种引种潮州单枞茶,已开辟种植了茶园3000多亩。

  潮州单枞茶在粤北引种成功,为我省茶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作为省政协常委,在今年省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广东千里茶叶产业带”的提案,得到了众多委员的响应和附议。该议案的主要内容是:从潮州到梅州、河源、韶关、清远、云浮、肇庆、湛江,沿粤东、粤北、粤西建成一条总面积可达300万至500万亩的千里茶叶产业带,达产年份总产量可达到30万吨~至50万吨,农民总收入可达300亿元~500亿元,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市场流通,销售额可达600亿元~1000元亿以上。以这样的产量去冲击国际市场,是非常有力度的,对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要全面实现茶业生产和茶叶制作加工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数字化、全面推进无公害茶园建设,逐步创设绿色茶叶和有机茶叶品牌,努力获取欧盟、美、日等国的食品安全认证,全面覆盖国际茶叶市场。

  罗锡元: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近年来,梅州市茶企和茶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茶叶产业已发展成梅州农业的一大支柱项目。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茶叶生产,茶叶种植面积18万多亩,年产量1.37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相对于2000年,茶园面积增长50%,产量增长65%。

  梅州各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基地化、良种化、集约化种植,初精制“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正朝着产业化方向阔步前进。在市级以上的185家农业龙头企业中,主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的企业有2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9家。这些企业带动3万多户农户种植茶叶奔康致富。目前,已有16家茶叶企业的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茶叶企业的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6家茶叶企业的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梅州茶叶产业所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但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茶叶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品牌多而分散、市场占有率低、龙头带动力弱、专业人才匮乏、农业劳动力紧缺、良种率低等。针对这一现象,梅州市委市政府采取将分散生产的茶农和茶企组织起来,统一品牌、统一标准,提高嘉应茗茶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化效益,打造城市第三张名片,实现本市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3月,梅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精致高效茶业,重点打造“嘉应茗茶”这一相当具有梅州传统文化特色的品牌。

  打造 “嘉应茗茶”大品牌,依托生态优势“做最好的茶”正成为越来越多梅州茶叶生产企业的共识。大家一致认同,实施品牌战略,结合客家文化,打造特色品牌,让“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生态、有机、健康的嘉应茗茶名扬四海,进一步提高茶叶附加值。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利用梅州原生态优势,重点发展高档嘉应绿茶,力争打造广东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同时兼顾传统乌龙茶生产优势,适度发展嘉应红茶,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品种,形成嘉应茗茶系列,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在提升茶叶品质、打造茶叶名牌的同时,梅州茶企也积极地开发茶叶体验式旅游产业,将茶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已建成了多个休闲度假中心。

  观察

  广东茶业或迎发展机会

  广东有好茶,这几乎是业内人士一致的看法,只不过随着国内茶叶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名优茶不断涌现,逐步占领广东乃至全国市场,广东茶无论产量还是名气都被掩盖了。广东茶叶之所以在自家门口处于劣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广东茶人深思的。但是广东茶叶在最近几年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形成了潮州单枞、英德红茶、粤西金萱、粤北绿茶等几大板块,每一个板块独具特色。

  面对人们对广东本土茶叶的担忧,业内普遍比较乐观,他们认为大量外省茶叶进入广东市场,对广东本土茶叶来说未必是坏事,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茶叶的进入,无形中丰富了广东茶叶市场中茶的种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同时促进了广东茶叶市场的繁荣。

  从近年来广东茶叶的相关数据中看出,外省茶叶的大举进入,总体上来说对广东本土茶叶没有构成明显的影响,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这几年来还是比较稳定的,并没有呈下降趋势。相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另外,受“三公消费”限制影响,今年市场出现高端茶叶量价齐跌的现象,茶叶市场逐步回归正常、理性发展轨道,把握得好,价格更加合理的广东茶叶或许会迎来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802.html

更多阅读

河南大学一百年之六复兴:机遇与挑战并存

之六复兴:机遇与挑战并存1978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河南没有一所学校入选全国重点行列。于是1979年8月,河南省决定开封师范学院改名为河南师范大学,争取尽快达到全国重点大学的水平。1983年,江苏师

中国茶产业现状 中国茶产业到了“撕名牌”的时刻

“撕名牌”的游戏很火,这里借以表达另一层含义:中国茶产业也到了“撕名牌”的时刻!怎么“撕”?暂时将从前的荣耀、光环,金奖、金杯,优势、特色等等统统“撕”下来,放在一边,静下心来泡杯茶,重新面对现在的市场环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中国养老居所产业:商机与危机

     用于照顾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的服务和设施,中国渐趋迫近的需求似乎预示着理想的商机,政府的“五年计划”将养老问题当成了优先考虑的议题,也欢迎外国机构和私营企业在这一领域出手相助。很多外国公司、养老居所经营者、房地产

生死路、王者归:机遇与挑战下汾酒营销突破的道与术

  区域名酒复兴一直是白酒企业关注而又炙手可热的话题。当昔日兄弟茅台、五粮液“掀起自己盖头来”迅速投入中国白酒行业竞争的大潮,洋河、郎酒等品牌强势崛起挤入50亿俱乐部,以颠覆者形象令业内刮目相看,大有成为行业“榜眼”之势

声明:《广东茶产业:机遇与危机共存打造品牌才有出路》为网友又酷爱撩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