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以有色金属为领头羊发动的A股市场反弹行情,让沉闷已久的市场和投资者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财富效益的感召下,新股民蜂拥而至,纷纷进入股市淘金,在“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下疯狂追高,“今天涨停、明天涨停……”让老股民看得目瞪口呆,而新股民喜笑颜开。
5月23日,中国股市“黑色星期二”来袭,让大多追高的新股民出现了恐慌和不知所措。殊不知,中国股市正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以前那种追高、投机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而出现了多因素相关的走势。就在前一天的5月22日,全球股市普遍大幅下跌,投资者度过了一个“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的主要诱因在于金属及能源期货出现大幅调整,而期货市场暴跌连带了相关产业股票价格的下跌,进而带动全球股市向下调整。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股市随即在周二也出现了巨幅调整,“有色金属”也开始渐渐褪色。这时,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与国际能源期货市场、国际股票市场隐隐约约的关联。 在笔者看来,这一苗头不仅仅只是行情的联动,而是中国股票市场深层次和市场要素方面的悄然变化。这一正在悄悄发生的变革,其方向正在朝着国际化、市场化、透明化、公开化等好的方面发展,但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路径是否合理?是否在用长远之计来进行体制改革?是否在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利益集团操纵市场的局面?是否在为大多数人谋福利?…… 现实改革情形和结果是值得商榷的。从目前中国股市敷衍式、策略式改革的实际过程和制度变革中,难以让人信服A股市场会迅速实现国际化。反而担心这种不彻底、不完全市场化的改革,迟早还要让中国股市再走回头路。即使在匆匆忙忙走向国际化之后,“中国特色化”的诸多问题仍然难以根除,“A股文化”依然会旗帜鲜明,单边上扬的“牛市格局”迟早都会出现回调。 那么,中国股市深层次究竟正在哪些方面发生着变化?哪些问题还在依然伴随?如何解决? 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在悄然变化的投资队伍和投资理念。目前在投资者结构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QFII等机构投资者增长迅速,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而且他们的队伍在中国股市逐渐占据着巨大比重,市场定价话语权越来越大。其投资行为和投资方向正在影响、主导着市场走向,散户已经无法再与这些专业、凶悍的“狼群”来进行博弈。以前虽然也有黑庄横行,但只是少数“土狼”恶行,但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狼群”,因此,中小散户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新时期更需要保护,而非将其投入“狼群”。 新时期投资理念也会较以往的投机、“赌博”转化为价值投资。虽然价值投资的口号在中国喊了很多年,但目前才开始真正有感觉,短期投资已经无法与优质股票的长期翻番来抗衡,而且股票的质量与价格开始出现了正态效益,好公司与差股票也开始泾渭分明。 实际上,“价值投资、消灭散户”的雄心壮志基金已经蓄谋已久,但只是因为基金自身缺乏信托责任,出现各种各样的“基金黑幕”、“利益输送”和同质化报团取暖等行为,让持有人对其缺乏信任。现在虽然他们的收益较普通股民高,但其盈利的大多数手段并非完全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价值投资来取得,反而这些基金是在生存过于紧迫的情况下,相互联合、快速拉抬股价,使基金净值升值。但如果没有散户来为之接盘,这些被炒高后股价严重背离净资产、每股收益等价值因素的基金重仓股,泡沫还得基金自我来消化,虚增的净值也会迟早掉下来。因此,国内基金要想在中国股市变革的新时期立足,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信托责任,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赢得投资人的信赖,而非以“必须持有一段时间”等强制行为来约束持有人。否则,非市场化的限制条款会更加无法让持有人信任,反而以前那种旱涝保收、重自身利益而轻持有人利益等损人利己的劣迹行为会无法避免。 其次,逐渐规范化的游戏规则出台可以代替人治化的“政策市”。中国股市“政策市”的阴影虽然一时半会无法抹去,但逐渐以法规治理、以规章制度来约束等将逐渐成为新时期中国股市的一大亮点。《证券法》、《公司法》相继修订出台,让中国股市开始意识到法制化的必要性,IPO新规、再融资管理办法等颁布,让发行制度较以往有明显改善。似乎意味着中国股市要在股改的休克疗法之后趟出新路,但目前出台的IPO新规仍然有诸多缺陷,仍有待市场化完善。 对此,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5月23-24日召开的“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上,明确表态中国股市的体制改革将要从证监会自身的发审职能出发,推进股票发行审核与上市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加强了发审委审核的透明度和发审委员的责任意识。从而突出对股票发行的市场化约束和投资者约束机制,强化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但是,究竟如何执行改革?如何进行市场化发审?目前仍不得而知。随着“新老划断”的临近,这些基本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如果市场化改革仅仅停留于口号,中国股市畸形的“高溢价发行、高价上市圈钱”就无法避免。 另外,在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变革和股改之后,市场中的价格、功能、市场要素、参与主体等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其变化程度与WTO承诺即将对外开放的时间表相差甚远,而且改革步伐过于缓慢,虽然利益集团正在生死存亡、国际化、市场化等前提下作出了适度妥协和让步,但不知其在新时期股市热起来、蛋糕做大后,会否出现继续瓜分市场的行为目前不得而知。由于目前的股市体制改革并未伤损他们在金融市场中的霸权地位,利益分配并未出现大的调整,因此,他们成为新时期股市的绊脚石并非多虑,也不可避免他们会利用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和新型市场来继续瓜分、圈钱、寻租。 笔者认为,要想让中国股市在变革的新时期更加市场化,而少些“中国特色”,就必须要在深层次和市场化要素发生变化之际大力主动改革,及早让一些对中国股市市场化有隐患的因素及早在萌芽阶段消除。同时,新、老投资者也应该充分认识这一市场的变化方向,及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理财观念,以适应这场变革。(本文写于2006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