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远离恶习成就新生活: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张婧今年30多岁,在她们单位属于主任级人物。平时,同事之间的称呼非常随便,张婧也乐得这样。直到有一天,张婧走在单位走廊里,身后蹿出一个年轻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大姐,请问办公室在哪里?"张婧霎时惊呆了,差点儿忘记告诉她办公室的方位:"她怎么能叫我大姐呢,这个称呼实在太恐怖了。"直到几个礼拜后,张婧还是耿耿于怀:"怎么能叫大姐呢,就算叫声姐姐也比大姐好上几百倍。" 可见小小一声称呼,带来的却是深层的利害关系。另外,在不同的情况下,应有不同的称呼。新进一个单位,最好能够熟知它的企业文化。同事之间的称呼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一个企业以什么类型的称呼为主,与企业管理者的风格、个性有紧密关系。把握准了企业文化,称呼就不容易露怯。 在以"氛围自由"著称的欧美企业中,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一般相互直接喊英文名字,即使是对上级,甚至老板也是如此。如果用职务称呼别人,反而会让人觉得和环境格格不入。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不妨也取个英文名字,融入集体。

在由学者创办的企业里面,大家可能会根据创业者的习惯,彼此以"老师"称呼。这个称呼还适用于文化气氛浓厚的单位,比如报社、电视台、文艺团体、文化馆等。这个称呼能表达出对学识、能力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受到文化单位职业人的青睐。 在注重团队合作的企业、学习型企业及亲情色彩浓厚的中小型家族企业里面,等级观念比较淡化,大家以行政职务相称的情况比一般企业要少,互称姓名的情况较多。而在国有企业,最好以行政职务相称,如张经理、陈总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等级观念较重的韩资、日资企业,一般也采用这类称呼,如李课长、韩社长等。 总之,在自己第一次开口喊人的时候,要考虑到满足陌生人的那种认同感,实在不行就称呼对方的姓名或者身份。但是更为复杂的情况是,直接称呼姓名,有时候反倒也是一种错误,这更加看出了信口开河喊人,实在要不得。 "信口开河"要不得,小小称呼,却隐含着深层的利害关系。尤其是自己第一次开口喊人时,更要注意满足陌生人那种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