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开成功之门:领导的艺术》
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论是古代的君王、官吏,还是今天的总裁、经理,你奖励什么,惩罚什么,无疑就是向世人昭示你的价值标准。你的下属、员工,或者认同你的价值标准,努力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成为你所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或者不接受你的价值标准,离开你的组织;或者就是阳奉阴违,投机取巧。 领导者的沉思

制定政策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树立典范,首先要以社会价值目标为方向,同时要考虑一般大众能否做得到。雷锋确实是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方面的杰出代表,但如果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雷锋式的人物,一来不可能,二来有违市场经济规律,三来违背了人的本性。如果都要等到人带病工作直至累死,或者牺牲了后才被树立为典型,那激励效用就有限了。人是有见贤思齐之心的,但人更多的是以周围活着的人为参照对象的,谁愿意死呢?就是英雄也不愿意死。所以,活着的典型往往更能发挥激励作用,更具有教育意义。 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人类的自觉行为都是动机性的行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的行为,因此在管理中必须重视激励的作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建立自己正确的即符合组织根本利益的、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价值标准,并通过奖罚手段的具体实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应该是领导工作中的头等大事。要求人们做出什么行为,与其仅仅停留在希望、要求上,不如对这种行为做出明明白白的奖励来得更有效。 你想要什么,就该奖励别人做什么。激励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因此必须把组织成员的努力方向和需要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同时,激励也不能是铁板一块,必须进行差别激励。个体需求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不同,因此,必须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