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开成功之门:领导的艺术》
王牌军何以败北孟良崮 --领导用人上的错误倾向透视 1946年,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8个月之后,战线延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于1947年3月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在战略上首先实施两翼突破,尔后钳击华北。 面对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积极寻找战机。但国民党军队由于在华东战场屡遭歼灭,改变了战法,兵力集中,行动谨慎。华东野战军除1946年4月下旬在泰安歼敌整编第72师主力外,几次决心均未实现。中央军委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据此,陈毅、粟裕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其主力东移,后撤一步。 蒋介石以为华东野战军后撤是无力决战,遂于1946年5月10日下令跟踪进剿。5月11日,陈毅、粟裕决定:歼灭整编第74师。因为整编第74师全部美式装备,号称"五大主力"之首,歼灭该师将震撼敌军,沮丧其士气;该师处于较为突出的地位,与左右邻之间空隙较大,便于分割围歼;师长张灵甫自恃作战有功,骄横跋扈,与其他部队矛盾较深。12日晨,华东野战军令正在东移的各部队立即西返,并做出了在敌重兵集团密集靠拢的态势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整编第74师的部署。 由于华东野战军贯彻中央军委战略意图坚决,指挥果断,士气高涨,作战顽强,1946年5月15日拂晓,于孟良崮地区完成对第74师的四面包围。15日13时,主攻部队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第74师竭力顽抗。每一阵地均反复争夺,有的阵地得而复失,几次易手。激战至16日上午,终将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全部歼灭,击毙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精锐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77门、轻重机枪987挺、长短枪9828支、各种炮弹7202发、各种枪弹208万发、战马1397匹、电台28部。 通过此次战役,华东野战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统帅部"鲁中会战"计划,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极大地震动了其内部,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被撤职,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等也受到处分。当时,新华社在《祝蒙阴大捷》的评论中指出:它有力地策应了陕北和其他战场解放军的作战行动,它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更有特殊意义。因为:第一,这场战役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第二,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锐部队(四、五个最精锐师之一);第三,这个打击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 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编制配置齐全、军规管理严格、战史辉煌、阵容豪华的王牌军,几乎一夜之间在孟良崮被一群"土八路"打败。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案例蕴含的道理 孟良崮战役已成为历史。回顾这段历史,我们除了对指挥和参与这场战役的先辈们肃然起敬外,也唤起我们探寻这场力量悬殊、胜败殊途的战役的制胜法宝的兴趣。让我们对构成两军战斗力的主要要素作一个比较。
![第54节:王牌军何以败北孟良崮(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82756788834.jpeg)
人才方面: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军,官兵久经沙场战功显赫,经验丰富;从师长到下层军官,大部分是军校毕业生,下属各兵种如步兵、炮兵、通讯乃至军医都是从专业对口学校毕业;指挥官在抗战时被国民党授予抗战英雄,内战亦无败绩。而当时解放军连长、排长中90%不识字,或者说是文盲,团长、营长中80%在当兵以前没读过书,多是当兵后通过部队文化教育才认识一些字,更不用说经过院校培训。 资金方面:74师曾是保卫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都师、"御林军",官兵们不愁吃穿,物资充足,供应有保障。该部队实行双薪制,每月所得薪水比当时国民党其他步兵师官兵高一倍,蒋介石宁可饿着别的部队也要确保74师供给,资金实力雄厚。而解放军从最高军事指挥员到士兵都没有一分薪水,也没稳定资金来源。 武器装备方面:74师清一色的美式装备,按美军标准和编制配备;官兵们在美军顾问团指导下进行训练。而解放军当时自己不能生产武器,也没外国提供,所有装备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种类五花八门,零配件不通用;行军靠腿,运输靠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