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开成功之门:领导的艺术》
2003年6月5日,都江堰管理局再次组织专家论证,持反对意见的专家被排除在外。2003年6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文化官员埃德蒙·木卡拉就"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将再建新坝"一事,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建设部提出询问。2003年8月,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调查组前往都江堰进行调查,并提出质疑。 调查组先后对都江堰和准备修建的杨柳湖水利枢纽大坝坝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四川省水利部门和都江堰市政府进行了座谈,对修坝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调查组认为计划修建的杨柳湖工程在世界遗产保护的缓冲区中,也在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之内,对都江堰景观的破坏显而易见,也极有可能对都江堰的功能造成重大影响。他们建议进一步开展深入、慎重的科学论证,工程上马要慎之又慎。杨柳湖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通报世界遗产中心,由该机构做出评估,还要听取国际一流专家对项目做出的评估。此外,由于杨柳湖工程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还必须按相关规定报批。
![第25节:谁要在都江堰修建水库大坝(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83150150490.jpeg)
其实在三年前,许多专家就坚决反对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库。当有关部门组织专家们论证紫坪铺水库上不上马时,与会的一些专家就反对,认为这种方式不是岷江水资源开发的唯一方式。当有关部门提出建紫坪铺工程的配套工程,在都江堰鱼嘴上游300米处建设时,更是遭到绝大多数专家们的坚决反对,之后才改在了现在的杨柳湖。组织建设这一工程的有关部门,不得不重新邀请了另一批专家进行论证。就这样,参加论证的一些专家也同样提出了质疑。因而,作为紫坪铺工程的配套工程,杨柳湖工程到底该不该建,当时只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讨论,并未经过公开、民主、科学而广泛的争辩,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规模达78亿元的主工程--紫坪铺工程就上马了,这怎能不为三年后留下一道"难题"。 案例蕴含的道理 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两个以上的代替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或手段)的合理过程。有许多人仅仅将决策理解为决定方案那一瞬间的行动。这是对决策的错误理解。其实,决策是合理的设计、分析、比较、选择和决定方案的整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或是过程不完整就很难有正确的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领导工作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有了正确的决策,我们的工作才会向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如果决策不正确,就会给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我国这么多年的建设经验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的建设曾走过不少弯路,有相当大部分是由于错误的决策造成的。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充分重视各项决策,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如果当时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衡量了各方面的得失,权衡轻重,考虑到了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现在就不用为是否修建杨柳湖大坝而伤脑筋了。2003年,是否建设杨柳湖大坝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些方面出于经济的考虑坚持要修大坝,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可是都江堰管理局坚持工程上马,而且在再次组织专家论证时,将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排除在外。这一行为更是缺乏民主作风,严重违背了科学决策的原则。 领导工作中的误区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三年前,有关部门在进行兴建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未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直接导致了三年后的建坝之争。而三年后,对于是否兴建杨柳湖大坝的决策仍然存在着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究其原因:第一,决策中民主作风不够,未能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三年前的决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并未经过公开、民主、科学而广泛的讨论,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都江堰不但是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甚至可以说是全人类的伟大遗产之一。要在都江堰上动工,不但要征求专家的意见,还要广泛听取群众乃至各个方面的意见。第二,专家的意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三年前,在论证会上,不少专家就对修建紫坪铺水库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可是当时的领导者还是一意孤行,未经进一步的深入考证就启动了工程的建设。第三,领导者缺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领导者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很强的经济因素在里面,却忽视了对社会影响、环境破坏等因素的考虑。的确,这个工程是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会对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于以上几个因素,工程贸然上马动工,没有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再行深入论证,结果造成了先上紫坪铺工程,再被迫不得不上杨柳湖大坝工程的两难境地。如果不建杨柳湖大坝工程,紫坪铺工程的综合效益将无法有效发挥,不仅国家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且财政还要背上沉重的包袱。如果建,就会破坏都江堰这一文化遗产的价值。 领导者的沉思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的时期,正确的决策就更为重要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报告把科学民主决策列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决策工作的高度重视。 可是,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不少的领导者在决策时不尊重科学,盲目决策,造成部分行业和地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问题。比如近几年大上快上电解铝项目的热潮又在全国不少地方兴起。过去六年间,我国电解铝企业从70家猛增到130家,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电解铝厂数量的总和。2003年底,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多次发出警告: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总量失衡!目前我国电解铝产能546万吨,已经产大于销,在建和拟建能力还有约500万吨,如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其产量不仅远超过国内需求,即使出口也无法消化。接踵而至的问题不难想象--大批企业将会亏损甚至倒闭,人员下岗,资源浪费…… 领导者应树立科学决策的观念,贯彻科学决策的原则,力求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决策一经做出,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盲目的决策只会给社会和群众带来损失。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经济至上是领导者决策中较容易犯的错误,领导者常常仅考虑了经济因素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的考虑,结果政府努力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国力的良好愿望和决策,却带来相反的效果。科学决策要摒弃增长等于发展的理念和经济至上主义,从而使发展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有机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