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开成功之门:领导的艺术》
领导工作中的误区 由于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既必须遵守上级的指令,又必须按照统一的原则和目的约束下属。因此,在整个领导思维过程中,不少同志往往显得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生怕迈错一步,这是领导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倾向。具体表现在:迷信本本,认为已有的结论、准则都是"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崇拜权威,以为真理都在上级和权威的手里,以权威之是非为是非,不敢有半点疑义,也不准下属有疑义;拘守于常规,抱残守缺,没有胆识和勇气根据新情况、新经验,突破旧的框框,提出新的创见;害怕别人笑话,随波逐流,不敢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害怕承担失败的责任和风险,不敢进取、开拓、创新等等。这样的领导者常常不善于对习惯性的思维方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不善于关注领导现象中的差异性与特殊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而喜欢"把这种概念材料,或者更加确切地说,把思维的这些工具,当作某种明显的、不变的东西来使用……"(《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586页)结果一旦经验和现实迫使其去寻找更新、更可靠的思维工具时,窘境便接踵而至。
![第22节:葛洲坝工程方案的由来(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83177346603.jpeg)
领导者的沉思 领导者仰仗求同思维往往可以保证平安无事并容易赢得上级的青睐,但仅有这种思维,新问题和新事物就不会被发现,从而领导工作在本质上也不会进步。活生生的领导活动以及富有开拓性和进取精神的领导事业是需要在思维中证伪和革命的,也即需要求异的。领导者的认识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要使领导者的认识不断深入到领导实践更深的本质,需要对原有的认识进行不断的否定。同中求异的过程可以说是对领导活动的再认识过程。因为它的对象往往是领导者已经认识过的,并经过了一定的分析、比较过程否定过了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求异思维,实质是在否定的基础上实现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特别是对那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更需要借助这种思维艺术,集思广益,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发现其中隐藏的较深矛盾,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