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为未整理好的素材。)
近来,新浪、搜狐纷纷表示已开始尝试网络付费阅读模式。消息甫一传出即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反对声音很快占据了主流,也有人质疑此为“作秀”之举。
这犹如继今年5月腾讯网推出VIP付费阅读服务之后的又一枚重磅炸弹。欲知先机者对三大门户网站试水付费阅读发出如此疑问:此举是否意味着网络免费阅读时代的终结?
事实恐怕没这么简单。纵观互联网收费的前世今生,其间的反反复复使这一疑问显得愈加扑朔迷离。对广大网站来讲,目前收费仍是两难:不收显然会前途不妙,收费又超出网民承受能力。产生这种尴尬的本质在于,网络服务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服务上,与市场的现实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与此同时,网络的真正消费群体也还没有出现,使得收费计划像是在画饼充饥。
在网络运营商们和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如今问题的焦点,恐怕已不再是收还是不收,更需要探讨的应是哪些可以收、究竟怎样收。这似乎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投资互联网是为了盈利,但中国互联网凭什么盈利?作为互联网最广泛的应用不外乎电子邮件、Web、文件下载、搜索,但这些至今都主要以免费的形式出现。
现在的关键在于,我们到底应该对网络的哪些资源和服务实行收费策略?看来,收费服务须注重双赢效应,网站赚钱只是其一,用户受益才是王道。
收费之困
让网民享受“免费午餐”,是网站迅速获得人气屡试不爽的策略。当年,马云就是凭着淘宝免费策略在国内把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干将eBay击败。有观察人士称,eBay之所以会败给淘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eBay不了解国人“偏爱免费”这一中国式习惯。
在推出阿里巴巴和淘宝时,马云都执行了三年免费的政策,且几乎所有新业务都先免费一两年。按照马云的理论,免费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免费来了解客户的需求,藉以证明企业业务的价值。马云认为,阿里巴巴这种在免费中边走边体验的策略很奏效。也正是这种免费政策,使得阿里巴巴和淘宝分别到达国际B2B市场第一和国内C2C市场第一的规模。
然而,就在去年5月,淘宝曾尝试推出一个名为“招财进宝”的收费增值服务,却被卖家视为“变相收费”,并引起大规模反弹甚至罢市。最终在反对意见占绝对优势的网络投票后,马云忍痛取消了此项服务。这无疑折射出中国互联网业普遍存在的一个自欺欺人的说法:先免费,等用户对自己依赖了就收费。
事实上,在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你一旦收费,竞争对手必然会用免费这一巨大的诱惑去争夺你的客户群,你的收费梦想就只好落空。这样一来,你的对手也早晚要面临是否实施收费的困局,长期下来大家都得饱尝这种恶性循环的苦果。对收费问题,网络用户能否接受是个颇为现实的问题,只有服务有价值,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人们才会甘之如饴地支付费用。不过,若将非常有价值的优质的服务免费提供,原本有效的免费策略则会失效。
面对网络阅读收费的步步逼近,此间观察人士表示,目前门户网站的动作应是理性尝试。无论对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只有正当的收费才能促进正常的经营和消费。对网络公司来说,全力转向创造网络上的精品信息资源,会是一个很必要的选择。
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日新月异,由于网络版权观念的不普及,网上的信息在过去很长时期都良莠不齐,加之信息过于庞大,使人们在网上阅读时显得草率而不知珍惜,也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效率明显下降。而一般人心理上总是不太珍惜免费的事物,网络资源的浪费也导致整体网络环境无法改善。收费机制的建立,更像是一连串管理模式、品质提高的过程,对当前网络资源被毫无节制地浪费有着正面引导的作用。
此外,收费意识的增强会大幅提高网络资源和内容的被重视程度。专家指出,现在的年轻人过度沉迷网络,阅读行为变得草率,网络在提高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同时,其质量也随之相对下降。网络内容采取收费,对消费者而言会更加重视所获取的信息,对网站的经营者来说也有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
前车之鉴
就网络付费阅读而言,在数年前便已初见端倪。2004年,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等一批原创文学网站开始实行付费阅读,且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盈利。此后,越来越多的文学网站开始引入付费阅读模式,并拥有了一定的阅读受众群。近半年前,作为门户网站之一的腾讯网首推VIP付费阅读服务。据腾讯读书频道透露,腾讯入库的图书付费方式分为包月和单本,包月暂时为5元,单本底价为2元起;仅仅两个月间,腾讯就已发展了10余万包月用户。
紧接而来的是,搜狐、新浪的读书频道相继将目光瞄准了付费阅读这块“香饽饽”。搜狐读书频道主编李昕称:搜狐的付费阅读试运行阶段的资费标准为每本2元,读者可通过银行卡和手机等方式缴费;新浪网读书频道主编陈诗莹则表示,在经过7月至8月的公测后,新浪已正式实行在线付费阅读,付费标准为每千字3分钱,尚未推出包月服务。
事实上,“收费”曾一度成为网站们运营者唯恐避之不及的敏感词汇。这要回溯到2001年的收费风波。彼时正值网络经济泡沫破灭,摆在网站老总们面前的是关于生存的悖论——收吧,找死;不收,等死。电子邮件收费,似乎成了缓解网站运营困难、维持网站生计的一根救命稻草。然而没过多久,一些在收费动作上比较激进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尝到了收费的苦头,倍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收费运作模式几乎彻底失败。
典型的败例应属263,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免费邮箱提供服务商,在开始实行收费时,它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规定最后期限,用户若在期限内不转成缴费用户,则一律被停止使用邮箱。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桩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没有过几个月,当它进行全面收费时,263免费邮箱的1200万用户几乎一夜之间停止使用263邮箱。如今的263,用户还不到原来用户的零头,元气丧失殆尽。
263兵败邮箱收费,也使得业界不得不重新对网络发展的盈利模式进行审视:网站是采取增值服务收费,还是低水平运营收费?是多维聚财创收,还是一心让网民掏钱?是从战略思考出发,还是从既得利益出发?
这场风波为那些希望能实施收费模式的企业提供了借鉴与教训,那种一刀切的收费模式基本被摒弃,网站们开始考虑一些由免费到付费的过渡策略。就目前而言,一些网站的在线阅读付费模式仍处在调试阶段,最终的付费形式和服务内容将在随后公之于众。
双赢之道
一个网站要向注册用户收取费用,要么有独特内容,要么有独特服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网站内容或服务要做到独特越发不容易,对于消费者来说,非独特的内容或服务又没有多少价值可言。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愿意付费的群体越来越小,网站靠内容或服务盈利的空间也随之日渐萎缩。
尽管如此,各大网站仍在乐此不疲地探索内容或服务的收费路径。作为互联网上仅次于电子邮件的第二大常用服务,搜索引擎是企业从事互联网推广和网络营销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增值服务更加具有收费的基础。曾有不少网站把收费的目光盯向搜索引擎,据了解,目前百度搜索的增值服务“竞价排名”推广费每年最低为3000元,其中包含2400元预存款和600元专业服务费。
随着网站各项服务的兴起和发展,凡是有稳定的市场的服务项目都会变为有偿服务;而随着各项网站技术和网络基础建设的发展,一些早期的网站服务会重新免费提供。
本土的互联网发展形势是众网站采取各项服务模式的风向标,有不少收费模式虽然在国外可行,在中国却未必行得通。国外现在大多数博客用户都能接受价位在几十美元不等的博客托管服务,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一个博客提供商采取向对服务很挑剔的博客者收取托管费从而创造了盈利,当年收入就达到了2000万美元。
在国内,部分收费的电子邮箱采取了在功能上优化的增值收费制,以区别于基数庞大的免费用户。事实上,一旦收费就必须有特别的服务,保证付费者拥有的功能与服务比非收费的要好得多,唯有如此,注册用户才能对服务商产生较强的粘性。
具体策略上,业内专家建议,以拓展的方式采取人气延伸策略。这种策略就是利用某些服务吸引大量网民,同时在网站上提供与此服务无关的收费项目,比方说,一个网站利用论坛吸引大量人气,同时网站可以在此人气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购物。
其实,网站的盈利点有时不一定是在自己服务人气最高的地方,甚至有时网站人气最旺的地方反而不赚钱。这也就意味着,网站可以不通过基础服务赢利,但可利用人气的延伸连带效应来实现赢利。
不少门户网站目前都在采用这种人气延伸的策略,以一种模式带动其他的模式。同时专家也提醒,在运用这种策略时,要特别防止跨度太大,以免影响收效。
现在,三大门户网站推出在线付费,尽管使习惯免费使用网络资源的网民普遍感到不满,甚至有人担心会重蹈邮箱收费的覆辙,不过从大的方面来看,网络资源和服务的收费趋势似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