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的时候,如果在网上谈论分类信息的话题,肯定是应者云集,跟顶成风,现在不行了,仿佛分类信息的前景已经大势已去,很少人再有兴趣谈论了,更多的是在怀疑,或是争论性的批判。 这中国的互联网不仅仅是泡沫盛行的天下,有时也是各方口水雨下的田地。 纵观分类信息的发展趋势,有业内人士直言,最看好的能运作分类信息的是天涯社区,这肯定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天涯社区的定位并不于此,但这却不能证明天涯社区不能做好分类信息。 从综合性大众化社区里走出来的分类信息网,相比之下,似乎更有前景,就像QQ一样,如果它也做分类信息,相信一定有很多人看好。而其它的所谓全国性质的分类信息网却只是为了分类而分类,为了信息而信息,从根本上就缺少用户粘度与沟通机制。 仔细观察这些分类信息网,不难发现很多网站不仅页面极其雷同,就连信息也有很多是一模一样。大多数网站信息质量并不高,注重信息质量的就没有数量,注重数量的就没有质量。虽然开几个城市分站在技术上来看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的操作却是异常艰难的。 市场动作的手段去增加信息量,人工审核去控制质量,一个城市还可以做,而扩展到多个城市,在人力、物力与财力上就难免会出现有心无力之局。而真正依靠网民自觉地去发布、管理信息,由于网站本身的定位与架构,一时半会的也很难实现。 与美国的Craigslist不同,我们中国的分类信息还处于非社区化的阶段,还只是单纯的为了信息而信息,吸引力与粘度都不够。 好像突然大家都看到了这点问题的本质之处——如何让网民自发主动的发布信息呢?免费与快捷都已经不是吸引之处,物质奖励与精神荣誉也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网站要有社区化的网站运行机制,能够让网民自发地主动的发布信息,并且愿意发布,乐意发布。 于是李治国的口碑网开始大力推进社区化的分类信息,并推出了网上小区的新功能,利用口碑网的优势向业主提供小区和周围的餐馆、洗衣店、房源信息、二手信息等,最终形成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虚拟社区。 实事证明,离用户越近,越易成功,离生活越进,越易成功。 于是天涯社区在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门户后,也悄悄开辟了分类信息这个版块,只是没有做为重点培养对象,但在笔者看来,要比新浪、搜狐做分类信息更有潜力与前景。这就像Keso所说的“有着极强的用户粘度”,“社区化的特点非常强”,摘抄Keso的一段原文,如下。 “你可以把Craigslist看作一个分类信息网站,但我还是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社区。Craigslist从最初一个简单的邮件列表,发展到覆盖整个湾区的生活社区,再逐渐向其他城市扩展,这才成就了今天的Craigslist。社区氛围和社区文化,是Craigslist的灵魂,后来衍生出的所有其他商业价值,无不依托于这个灵魂。如果Craigslist不是一个社区,用户没有每天在上面泡一泡的习惯,那么它的招聘、房地产信息,就无法成为一种收入来源。”
![趋势观察:分类信息网的社区化](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85135635045.jpeg)
这样看来,社区化的分类信息才有着根本的出路,互联网中,拥有用户比拥有信息与数据更重要。中国的分类信息网一开始走的路便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开创了许多的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应用方式,但是最根本的呢?却很少有人从如何吸引用户这个角度去考虑网站的架构与功能设计。 而终都是一锤子买卖,信息发布者,发完就走,信息使用者,看完后就走,好好的一个网站,被当成了街头贴小广告的墙壁与公交站牌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