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不当众揭领导短



系列专题:《提升口才价值 让言语更金贵:金口玉言》

  总之,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上司私下里把某位下属引为知己,下属也不要得意忘形,口无禁忌。

  不当众揭领导短

  "人活脸,树活皮",作为领导更是如此,他们时刻都希望在员工面前维护自己的权威。所以,聪明的下属懂得处处维护领导的脸面。领导也是普通人,也有弱点和不足。当你发现这些后,千万不要当众揭穿他。因为这会让你的领导颜面尽失,甚至恼羞成怒,做出不利于你的举动。

  张作霖在一次给日本"友人"题词时,由于笔误,将"张作霖手墨"的"墨"字写成了"黑"。旁边一个下属说:"大帅,这字缺了个‘土‘。"一句话说得张作霖非常窘迫,一脸尴尬。

  这时,张作霖身边的另一个下属马上说:"浑蛋,你懂什么!大帅这叫‘寸土不让‘!大帅怎么能轻而易举就将‘土‘拱手让给别人呢?"

 第57节:不当众揭领导短
  结果不久后,第一个下属就被张作霖找了个借口调离了,而第二个下属则成了张作霖离不开的得力助手。

  现代社会流行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很有道理。你发现领导的某些毛病后,一定要先想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曾经是个小混混,当过和尚和乞丐。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按说都算不得隐私了。但是,自从他当上皇帝后,他的寒微出身便成了他的"短处",成了碰不得的东西;只要有人提他的这些过去,比挖他家的祖坟还更令他恼火。

  朱元璋在儿时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名叫方不圆。听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想去向他要个官做。他跑到京城里,对朱元璋大大奉承了一番,然后提出想让朱元璋给个官做。朱元璋其实已认出这个儿时的朋友了,但却故意惊诧地问道:"你是谁呀?"

  方不圆说:"皇上怎么不记得呢?我是方不圆啊!咱俩从小一起光屁股在凤阳长大,小时候从来你干的坏事全由我替你挨打。有一次咱俩偷了一个农家的豆子,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吃。豆子还没煮熟,你就要拿来吃,我不肯,你就抢,结果破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满了一地。被偷豆子的人家发现我们,就来追打。你比我小,飞快地跑开了。我比你大,只好站下来挨打。怎么,如今做了皇帝就一点都不记得这些事了呢?"

  方不圆将当时的恶作剧说得详尽具体,想这定然能得到朱元璋的封赏。殊不知,他当众揭了朱元璋儿时的"短",朱元璋哪能饶他,只见朱元璋龙颜大怒,吼道:"大胆刁民,竟敢编造故事来骗朕,朕儿时哪有这些不光彩的事?来人啦,推出去斩了!"

  方不圆一听,更急了,大喊着朱元璋的儿时小名,破口骂道:"朱老四,你耍什么威风,别看你现在成了皇帝,你从小当混混当乞丐当和尚的事别想瞒过世人,你不过是个流氓皇帝……"

  没多久,方不圆便被腰斩弃市于京城街头。

  方不圆之所以丧命,就是因为他不懂得"避尊者讳"的道理;他本以为细数朱元璋儿时趣事就能获得朱元璋的理解和同情,殊不知这却触及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揭穿了他极不光彩的一面,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要当众揭领导的短,这是交际场上一条铁定不移的规矩。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只在古时最高一级官场宫廷之中才有这样的条规,现在的生活中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依然有效。

  古人常说:"君乐不算乐,与民同乐才算乐。"现在的许多领导也学会了不少管理之道。为了笼络人心,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一些领导经常会与下属一起娱乐,或打球,或下棋,或游泳等等。即使这样,你也不要以为真的能与领导打成一片,甚至与领导称兄道弟。别忘了,他终究是你的领导。说话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用这样的字眼与领导说话:"你这人,水平真差,拜我为师好了!""如果你不是我的上司,我今天肯定不会让着你!""你这人,当领导还行,下棋,还差了点。"等等。

  即使是在与领导一起娱乐时,我们也要讲究说话的方法,太过火了就会犯忌。该谦让就要谦让,该让领导出风头就让领导出风头。即使你赢了,也要多说一些"承让"之类的话,上司才会感到受用些。

  他错了,你不可揭穿他,适当的时候还需替他掩饰,让他面子上好看。毕竟,这些事关系不到你的利益。你充个好人,或许以后还能凭借于此,事事顺利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8786.html

更多阅读

第57节:不能隐瞒和编造过往工作经历(1)

系列专题:《职场女性生存法则:人人都是杜拉拉》  杜拉拉语录  作为员工,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钱、权二字!任何关系到晋升、加薪的事情,就是员工最关心的事情。  不能隐瞒和编造过往工作经历  镜

第52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二章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  从某种程度上讲,沟通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那么我们就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沟通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

第47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一章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  抱怨的人  在抱怨文化中,实际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落入抱怨的陷阱。我们不能避免它,但是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克制。  过分抱怨的根源

第44节:不抱怨,使你的家庭重归和谐(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章不抱怨,使你的家庭重归和谐   处理不必要的抱怨现象有利于家庭成员消除抱怨心理。或许,同时还可以更清晰地暴露出关键问题。  抱怨是破坏家庭稳定性的根源。  回首往

第41节:不抱怨,拯救你的亲密关系(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抱怨、将问题扩大化、辩护  “13”这个数字总是和厄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有第13种手段的存在就很正常了。渡鸦说,最后一种方法就是抱怨、将问题扩大化和辩护。实施这种手段,你把所有能

声明:《第57节:不当众揭领导短》为网友九公里浅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