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红酒如何代理加盟?
6月初,商务部开启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尽管结论还没有定,不过在葡萄酒行业,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 近日,担心因关税上涨后致使进价上涨,一些主要经营法国等欧盟产区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已经悄然而动,纷纷开始提前囤货应对。“法国波尔多一家货运公司以前出口中国每周只有6个集装箱的量,现在已经攀升至每周14—15个集装箱。”中国红酒网总裁董树国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以来,6月6日至6月24日共检验检疫欧盟进口葡萄酒19批35.3万升共98.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1%、144.2%和158.1%。其中来自法国的葡萄酒23.7万升71.5万美元,分别占总数的67.1%和72.9%,增长324.1%和282.4%。 中低端酒大量囤货 目前,不少进口葡萄酒商开始提前增加采购订单,希望赶在“双反”落地之前入关,加仓囤货。一名葡萄酒商告诉记者,目前进口葡萄酒进口综合税费为48.2%,一旦实行惩罚性关税,新增加的成本至少上浮20%左右。 “大家都在囤(货)。但从6月份下单,原产地开始备货,海上运输40多天,到达中国需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实际上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葡萄酒垂直电商酒美网CEO吕意德表示。 “我们不会提前抢购,事实上去年法国酒已经涨了20%。”主要经营来自法国高端葡萄酒的法国罗斯柴尔德(拉菲)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营运管理中心大区经理陈力忠告诉记者。 但大部分经销商仍处在观望状态。“欧盟妥协可能性比较大,惩罚性关税未必会实施,葡萄酒价格就不会上涨,而囤货显得并不理智。”陈力忠认为。而另一名进口葡萄酒商则称:“即便关税上调,进口价涨多少我们就对市场涨多少,价格压力肯定是消费者来承担。” 董树国表示,“商务部虽然已启动(双反)调查,但并未立案,从立案到结案至少需1年时间,初步裁定也需6个月。因此,葡萄酒价格的上涨在短期不会出现。如果没有涨价,经销商就会有压货的风险。” 转战“新世界” 而另一些经销商的对策更为温和,在对欧盟“旧世界”葡萄酒关税上调的预期下,他们开始对所经营的葡萄酒比例做出调整,提升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等“新世界”葡萄酒进口比重。中国进口葡萄酒贸易商开始降低对法国等欧盟葡萄酒的采购计划。 陈力忠表示,在不久前举办的2013年全球最大的葡萄酒贸易展波尔多Vinexpo酒展上,往年一位难求,今年竟然还有空余的展位。“主要是中国商人今年来得不多,一方面是国内限制‘三公’消费使高端葡萄酒销售受到极大的冲击,加上上半年没有重大节日,高端葡萄酒一直呈现萎缩状态,中国商人来自法国波尔多的名庄酒订货变少;另一方面商务部对欧盟葡萄酒的双反调查,对进口商心理因素影响极大,使得交易量变冷清。” 公开资料显示,欧盟国家的葡萄酒综合税率超过48%,而智利葡萄酒的关税仅为2.8%,加上消费税、增值税等,综合税率为33.64%,新西兰葡萄酒的综合税率更低一些,仅为30%。 虽然中国商务部对双反调查才刚启动,并未下达最后是否出台惩罚性关税的最终决定,但在国际市场上,消费潜力巨大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仍然是各大葡萄酒出口国相互争夺的重点。
![双反相机 酒商提前囤货中低端红酒 应对葡萄酒双反](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100562842176.jpeg)
“智利酒商很狡猾,看到来自中国的订单增加,他们居然主动提价了。”陈力忠表示,“但事实上,相对于法国等产区的葡萄酒,在进口葡萄酒贸易商看来,来自智利酒更多是备选,品质相差很多,一看他们提价,我们就决定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