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放权力、强化服务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刚刚走过十年。 7月初,骄阳四射的南京,笔者从“农信社改革十周年研讨会”上了解到,从10年前总资产仅2.2万亿元发展至15.5万亿元,农信社10年间的体量增长6倍,成为“支农支小”的主
三四年前,温州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股份还少人问津,而如今,当农信社摇身开始变成银行后,其股权却成为了香饽饽。然而,温州的这场金融改革,也让温州的农信社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横亘在农信社改革道路上的诸多政策障碍显示出消失的迹象。9月19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央行首次就农村金融问题发布如此系统、详尽的研究报告。报告就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思路作了
多年来,中国的广大农民一直处于被“金融边缘化”的境地,他们从没有将自己的“饭碗”与“金融”联系到一起。这种情况,在未来或许将得到改变。伴随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农村市场正在上演戏剧性的一幕:作为农村“金融”代表的农信社,正
谈到2003年以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很多基层农信社的职工最大的感受,就是信用社近乎疯狂地“增资扩股”。为了迈过央行设定的资本充足率的门槛,获取票据兑付的“免费午餐”,很多农信社把“增资扩股”演化为改革的唯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