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春民
索尼2008财年(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将出现14年来首次亏损,公司将亏损1500亿日元,而2007财年则实现3690亿日元的赢利。2008年第三季度内,索尼实现赢利104亿日元,同比大幅下滑95%。虽然平板电视是索尼少有的销量提升的业务,但更大的销量也只会带来更大的亏损。索尼在第三财季卖出500万台平板电视,完成了3700亿日元销售额,却产生了430亿日元的营业亏损。索尼曾经宣称2008财年可以实现电视业务的扭亏,但看来无望了。索尼的亏损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有直接关系,比如全球需求下滑、日元相对美元升值等。另外,索尼管理费用高昂、供应链体系不健全也是关键因素。其实,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亏损的电视厂商不是索尼一家,松下、日立、夏普、东芝、三星、LG等都出现了利润大幅下滑的现象,但是索尼电视业务迟迟没有赢利倒给我们更多启示。 索尼电视业务在欧美市场占有率落后于三星,但从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来看,索尼却可能更胜一筹。对此,索尼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管理费用高昂所致,这一点已经从财务报表上可以看出。索尼已经宣布将裁减员工,缩减人力资源成本。我们知道,在CRT(显像管)电视时代,索尼是当之无愧的NO.1,其遍布全球、相对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当时,索尼在日本、亚洲(除去日本)、美国、欧洲四个地区都建立了设计、生产、销售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即实现了本地化。但在液晶电视时代,索尼并没有在供应链上进行整合,比如液晶面板仍然在日本生产等,甚至电视整机生产也都是自己做。索尼在全球相对不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致使管理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索尼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把更大份额的电视生产通过OEM(贴牌生产)方式外包出去。 但是由于索尼在电视用液晶面板领域并不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在日本、亚洲(除去日本)、美国、欧洲这四个地区不可能建立起独立的供应链体系。索尼和三星有一家液晶面板合资工厂,大部分还是依赖三星的技术。本来今年4月与夏普合作建立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计划也由于全球需求下滑而被迫推迟。索尼和夏普已经修订了相关的合资备忘录,决定将新工厂建立时间推迟到2010年3月。尽管在中期计划内实现全球电视销售超过三星的目标并没有改变,但如果索尼在液晶面板领域没有太多作为,在全球各个地区不能建立各自独立的供应链体系,超过三星只能是梦想。虽然三星消费电子业务(包括电视)也是亏损的,但由于其消费电子产品主要都是在韩国之外生产制造的,因此这只是三星为了公司整体利益做出的会计上的亏损。三星在电视业务上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不是索尼一两年内能够赶上的。不过,如果索尼在设计、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实行改革,在研究开发方面确实体现出索尼的个性,再加上其在全球电视市场广泛的品牌影响力,超过三星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