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代办站:农信社改革的“盲点”



    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农信社改革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始终被漠视。他们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他们默默无闻地扎根农村,被看作农信社支农工作的“双翼”。他们就是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

  信用代办站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是农信社案件的高发地带,风险隐患十分突出。

  是去?是留?信用代办站一直是许多地方农信社头疼的问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作用巨大而又问题多多的群体,我们在有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却找不到只字片言;在日益深化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决策者们也似未将其列入其中。

  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一揭示,以期引起决策者们的关注,将信用代办站问题列入农信社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一揽子问题考虑,消除目前改革中的“盲点”。

  信用代办站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约有信用代办站137026个,信用代办员152175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城乡。山东某市农信社辖内有代办站5897个,代办余额94亿元,占各项存款的29%。12家联社中,有8家联社的代办存款比例都在30%以上。某县信用社代办员代办存款余额更是达86780万元,占到存款总额的42%。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代办站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筹集资金离不开信用站。信用站在营销金融产品,抢占农村市场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信贷支农工作离不开信用站。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中心任务,农村面广,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单靠信贷员的力量难以完成。某山区信用分社一个信贷员要管辖48个自然村,2000-2500户农户,贷款1365笔,1811万元,服务半径达30里地,不要说营销贷款,连农户基本的信贷需求都满足不了。代办员“人熟、地熟、情况熟,脑子里装着活地图”,是农信社的另一双“眼睛和耳朵”,他们能协助信贷员搞好贷款的考察及发放工作,协助客户经理催收贷款利息。三是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离不开信用站。代办员协助信用社收集、传递和反馈农户信息,为信用社产品创新提供依据,帮助信用社建立了较完备的信用体系,是信用社的好帮手。

  不仅如此,信用社作为农信社深入农村的一只“触手”,既助推了信用社发展,又改善了支农服务,与农民建立了稳定的、长期的新型服务关系。他们除帮助农信社拓展业务外,还及时向农民宣传金融法规、政策、制度以及信用社的业务经营项目、业务品种,为农民提供各项咨询服务,成为农信社支持“三农”的桥梁和党联系农民的纽带。

  记者在江西、湖南等地调查发现,有75%的代办员是村两委干部或是村中有较高威望的致富带头人,信用站代办员生长在农村,由农民推选,大都具有品质好、威望高、吃苦耐劳的素质,是农民中的先进代表。

  问题多多的信用代办站能否一撤了之?

  作用不可低估,但问题亦不容回避。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信用代办站已经突显它的落后,一定程度上成为信用社整体发展的阻碍,同时也成为各种案件产生的温床,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细究其中原因有四:一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电子化发展和拓展现代业务品种市场的需要不相适应。在现有信用代办员队伍中,突出表现为老、弱较多,文化基础差,法制观念淡薄。二是业务操作简陋,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乏力,容易造成内部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形成案件高发区。尽管这几年各地农信社进一步规范了代办站的管理,但案件仍层出不穷。这支队伍中出了个为信合争光的陕西澄城县农信社代办员、全国人大代表马百党,也产生了许多个“大蛀虫”。三是有的代办员身兼两职或为多家金融机构代办业务,“代办代办,谁给的多就给谁干”,今天忙这家,明天忙那家,串梭于多处机构之间,削弱了信用社的监督力度,加大了存款成本,存款量稳定性较差。四是客户经理设施简陋,群防能力弱。信用站一般都设在代办员农村的家里,安全保卫条件差,防范意识淡。防暴、防火、联防不能真正落实到位,代办员的人身安全和人民财产存在较大隐患。另外,代办存款成本普遍较高问题也值得关注。某市农信社代办站手续费的计算是以年初平均余额为基数,活期按万分之四,定期万分之二;新增存款活期按万分之六,定期万分之四。去年一年,全市代办费支出达5000多万元。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开始大量撤销信用代办站。但是,信用代办站问题也并非一撤了之。一刀切掉信用代办站,不但会影响农信社的业务,而且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一是难以满足农民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给广大落后地区的农民带来生活和生产上的诸多不便。二是将加剧农村资金的外流,加剧农信社资金供给负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不利于遏制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还不到位,金融服务还不到位。盲目撤销金融服务站,显然会破坏农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秩序,破坏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

  不但如此,信用代办员这个庞大队伍的安置问题也是一件头疼的事。信用代办站虽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但简单撤销同样会引起局部地区的动荡,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大批服务多年的老信用代办员缺乏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也会成为制造不稳定的因素。

  采取非“去”非“留”,而是“转”的方式解决

  留也不行,去也不行,究竟何去何从?上级部门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答案,甚至是遇到类似问题一味回避,没有丝毫答复。中国人民银行曾对加强和规范农信社代办业务管理提出过一些指导意见,但对于信用代办站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没有作出解释。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上层决策者的足够重视。

 信用代办站:农信社改革的“盲点”
  记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非“去”非“留”,而是“转”的方式解决。就是把大部分代办站从内部转移到外部,不再作为网点机构的一个分支,而是就地转化为农户联络员等,作为服务网络的一个延伸,赋予新的服务职能,实行新的管理办法,让他们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各地农信社在这一问题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湖南省常宁市农村信用社自2003年就开始推行"撤站聘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他们撤销信用代办站,聘用农户联络员(简称"撤站聘员"),拟订农户联络员申请书、任职资格审批表、原信用代办站贷款函证统计表、存在问题说明书、经济担保合同书、中介服务合同书、执法承诺书等资料,对原代办站经办业务清理核对,业务周转金、重要空白凭证和招牌全部核实收缴。取而代之的农户联络员均与各社签订经济担保合同书、中介服务合同书和执法承诺书等。他们对农户联络员坚持"三不"政策,农户联络员不领用重要空白凭证,不领用业务周转金,不直接经办存、贷、结算等金融业务,而是负责直接向农户宣传金融政策法规,引领农户与信用社发生存、贷、结算等金融业务,起着农户与信用社沟通的辅助媒体作用,充当"信息媒介纽带"。山东潍坊、湖北孝感等地农信社在将信用代办员就地转化为农户联络员队伍的同时,还加强支农网络建设,实施信贷流程再造,并运用科技手段推广适用信贷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支农服务水平。安徽省桐城县联社为解决代办站撤并给群众带来的不变,推行了“一村一员一网络”的信贷员驻村工作制,并在各村成立信贷服务工作组,实行民主理贷,建立起新型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撤站设员”的新型业务经营模式不仅强化了农信社贴近农民、服务“三农”的特色,而且弱化了经营风险,解决了信用代办站长期运行中的种种弊端,不失为一种颇有生命力的创举。

  而对于一小部分不得不保留的信用代办站,记者建议除要加强管理外,还要建立信用代办员退休保障金制度,解决信用站后顾之忧。可以按照信用站建立的时间长短、存款额的多少确定退休金的基数。建议这部分资金按照国家税务局规定的代办费计付比例8‰全额提取,代办工作期间按不高于4‰的比例发放,其余部分由联社建立专项基金,用于信用站退休养老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9597.html

更多阅读

省联社去行政化 省联社有限放权 农信社“去行政化”遇阻

     下放权力、强化服务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刚刚走过十年。  7月初,骄阳四射的南京,笔者从“农信社改革十周年研讨会”上了解到,从10年前总资产仅2.2万亿元发展至15.5万亿元,农信社10年间的体量增长6倍,成为“支农支小”的主

农信社改制相关政策 农信社改制的“天津经验

 “当年经中国银监会特批,滨海农商行作为试点,打破股权人的地域界限规定,允许北京、江浙等地的大企业持有我行股权。”滨海农商行董事长齐逢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由此才带来了今天滨海农商行股权结构‘三分天下’的局面,天津、

温州时尚春天 温州农信社的春天

    三四年前,温州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股份还少人问津,而如今,当农信社摇身开始变成银行后,其股权却成为了香饽饽。然而,温州的这场金融改革,也让温州的农信社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农信社改革创新 政策引航,农信社改革驶出“迷茫区”

  横亘在农信社改革道路上的诸多政策障碍显示出消失的迹象。9月19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央行首次就农村金融问题发布如此系统、详尽的研究报告。报告就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思路作了

龙珠z银河面临危机 农信社面临“饭碗危机”

  多年来,中国的广大农民一直处于被“金融边缘化”的境地,他们从没有将自己的“饭碗”与“金融”联系到一起。这种情况,在未来或许将得到改变。伴随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农村市场正在上演戏剧性的一幕:作为农村“金融”代表的农信社,正

声明:《信用代办站:农信社改革的“盲点”》为网友亡命女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