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0日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我国银行的存贷差已经达到9万2千亿,这么大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再想想前一阵子关于存贷差的讨论,使我觉得应该用循环经济学(该书已经于2006年4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理论来对它进行分析。在分析所谓的存贷差之后,再用该理论分析一下储蓄及负储蓄的问题。中国是个高储蓄的国家,美国现在是个负储蓄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在储蓄上有什么分别吗?
循环经济学包括三个循环,一个是产品的循环、一个是货币的循环、一个是经济的循环。分析存贷差、储蓄及负储蓄的问题,只需要用货币循环理论就可以解释。
货币循环运动指的是影子货币不断转换为货币、货币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转换及货币不断退化为影子货币的过程。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是货币的发行和创造过程,货币转换为影子货币是货币的回收过程,货币到货币是货币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运动的过程。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会增加货币的总量,货币转换为影子存货币会减少货币的总量,货币在不同的使用者之间运动则不影响货币的总量。根据上面的描述,货币总量等于银行存款加流通中的现金。由于货币是由影子货币转换而来的,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如果影子货币不是黄金和外汇的话,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为贷款的增加,货币转换为影子货币是贷款的减少。根据这个原理,银行贷款加外汇加黄金等于银行存款加现金。
存贷差指的是银行的存款大于贷款,如某银行存款为10亿,贷款为8亿,则存贷差为2亿。银行可以是单个的银行,也可以是集合的银行,就集合的银行来看,也就是如果把全国的银行看成是一家银行来看,在不考虑黄金和外汇的情况下,银行的贷款永远等于银行的存款加流通中的现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体系是永远不会存在存贷差的。在存在外汇和黄金的情况下,由于外汇、黄金转换为货币与一般的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的方式不同,银行体系会存在存贷差。比如,国家有外汇筹备8千亿美圆,这8千亿美圆作为影子货币,它不是通过债权、债务关系而转换为货币的,它是通过买卖关系转换为货币的。中央银行收购这些货币需要发行6万4千亿的人民币,这时中央银行的资产为8千亿美圆,负债(或存款和现金)为6万4千亿人民币,显然这6万4千亿的存款或现金就会成为银行体系的存贷差。黄金创造银行体系存贷差的原理和外汇创造存贷差的原理相似,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对于单个的银行来说,不管存在或不存在外汇和黄金,它都有可能出现存贷差。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可以在一家银行完成,也可以在一家以上的银行完成。当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在一家以上的银行完成时,单个银行的存贷差就出现了。为了解决单个银行的存贷差问题,国家设立了银行之间的拆借市场。比如,张三抵押10亿影子货币给中国银行借得款项8亿人民币,张三将借来的8亿存入工商银行,这时,中国银行有8亿的债权资产,同时,增加8亿的对工商银行的债务,或者减少8亿的存款。如果中国银行只有5亿的存款,这时中国银行就有可能向工商银行拆借3亿的货币,这中间就包含所谓的存贷差的问题。银行间(注意是银行!)净债权的银行就是存差的银行,净债务的银行则是贷差的银行。
如果银行体系的存贷差是由于外汇或黄金转换为货币所引起的,我们要解决存贷差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外汇、黄金转换为货币的问题。至于银行之间存在的存贷差问题,则是永远会存在的,因为每个银行存款和贷款的规模是不一样,通过拆借市场,银行之间很容易以债权债务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
当一个人的存款大于贷款时,此人有储蓄,当一个人的贷款大于存款时,此人就是负储蓄。在不考虑黄金外汇的情况下,由于贷款 = 存款 + 现金,如果把现金当存款处理,则贷款 = 存款。
循环经济学还告诉我们,社会可以解剖为六个层次的人,如果我们把社会的人简化为自然人和企业,再把自然人和企业集合化,则社会就只有集合的企业和集合的自然人了。把人和前面贷款等于存款结合起来看,中国所谓的高储蓄国家就是集合的自然人是存款一方的国家,美国所谓负储蓄的国家就是自然人是贷款一方的国家。在中国,由于集合的自然人是存款的一方,贷款的就自然是集合企业的一方。在美国,由于贷款是集合自然人的一方,存款就是集合企业的一方。
必须指出的是:有储蓄的人不一定是有钱人,没有储蓄的人不一定是穷人。因为资产除了货币资产外还有非货币资产,比如,张三有1千万的股票资产,同时张三有10万的银行借款,李四有10万的银行存款,可李四没有其他的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李四虽然存款比张三的多,张三仍然比李四有钱的多。决定一个人有钱或没有钱的是他的总资产,而不仅仅是他的货币资产。
参考书目:《循环经济学原理》谭根林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