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家庭规划理财方案:30之后靠钱赚钱》
孩子收了压岁钱以及结余的零花钱,应当鼓励他进行储蓄。可以给孩子开立一个活期或定期存款账户,让他们掌握开户、存款以及取款的流程,并了解银行计息、利率等常识。还可以将利息作为孩子现金奖励,允许他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鼓励他将利息继续存储,体验“复利”带来的增值收益。 目前,许多银行推出了“小当家”等少儿理财账户,这种账户专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能够集中管理活期、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教育储蓄、整存整取等五种储蓄账户,并可以实现五种储蓄账户之间的自动转账。通过对理财账户的使用,孩子可以非常全面地了解一些储蓄常识,并在潜移默化间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 可以刻意培养孩子的投资爱好,比如集邮、集币、收藏等等,鼓励孩子用压岁钱实现自己的爱好,并及时体验收藏升值的快乐。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由家长拿出一部分钱,让孩子去尝试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存储教育储蓄等,这种高收益理财可以作为孩子成人前的“理财预演”,对提高孩子的实际理财水平非常有益。 用理财成果做有益的事情 虽然需要教会孩子精打细算,学会理财,但不能当守财奴,也就是不能让他把钱看得太重,应当鼓励他用自己的理财成果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可以参加希望工程,资助一名贫困地区的学生;对于班里的贫困同学要多关心和帮助,培养孩子关心别人、处事大方的性格以及社会责任感。 鼓励孩子用零花钱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购买节日或生日小礼物,增强亲情和爱心,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献爱心,参加捐助灾区等慈善活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孩子会从赠予中体会到愉悦和快乐,会更具孝心。 孩子精打细算,但不抠门吝啬;注重收益,但不惟利是图……这些良好的理财习惯,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练就的“财商”将成为孩子一辈子的人生财富。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一句中国老话也指出了“算计”在生活中的无比重要性。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能挣会花”的第一步,只懂得挣钱而不会“算计”,也就是不会正确地花钱,往往最终还要感受到金钱的窘迫。“算计”一词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理财”,可见理财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一个人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理财呢?答案就是从小开始,从娃娃抓起! “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者,而是让孩子在接受理财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学会价值判断和提高道德尺度,树立自尊、自立和责任感,促进其个性能力的良好发展,从而为其长大后独立理财和开拓一番事业打下较好的基础。 相关链接:美国少儿理财教育目标 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 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理财事实。 12岁:能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岁至高中毕业: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的尝试,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