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不去北京去哪里(4)



系列专题:《美女战略择偶通婚另类专著:超级达坂城》

  实际上早在2002年,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时,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限制,取消限制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允许高校毕业生跨省(区、市)、跨地就业。

  但这项通知这几年执行得很不理想,有的大城市就是拒不执行或附加种种限制条件,北京胆子更大,带头违反这项通知。2004年3月,北京人事局发出通知说,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北京生源毕业生。

 第55节:不去北京去哪里(4)
  本来,不少用人单位就歧视外地大学生,总是明里暗里优先录用本地生源,如何说用人单位是在行使招聘自主权而无可厚非的话,那么作为政府部门则应努力消除这种就业地域歧视,鼓励用人单位不拘一格,面向全国录取优秀人才。而不应反过来鼓励、耸勇用人单位进行地域歧视。退一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具有完全的自主权,政府部门没有权力要求用人单位这样做。

  打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壁垒,就是要打破人才招聘使用上的条块分割,确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如果各地都像北京那样,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生源毕业生,那么人才市场上的"全国一盘棋"便无法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奉行从那里来回里去的就业政策,高校只替毕业生保留两年档案,如两年内还找不到接受单位,一律将档案打回原籍。众多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将被迫在原籍所在的狭小区域寻找工作,今后大概也在原籍的狭小区域内一直到恋爱、结婚、生子,这不仅无法产生"达坂城效应",还使很多毕业生在原籍所在地难以就业,青海就是一例。所以政府努力消除地域歧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跨省(区、市)、跨地就业非常必要。

  当然,北京严重缺水、又人满为患,用留京指标来限制外地大学生似乎说得过去,但除北京外的所有大城市,就算严重缺水、就算人满为患,无论如何也远没有北京严重,但却像北京一样用户籍来严格限制外地大学生进入,就毫无道理。

  从人才总量来看,北京人才确实偏多了,正如一句顺口溜所说:"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本科遍地有"。其它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的人才总量远未达到北京这样过剩的程度,为何要用户籍卡外地大学生进入?如上海规定引进外省大学生限制条件之一是必须学所谓"艰苦专业"的,换言之,只有上海人不学不干的艰苦专业(主要是理工类专业),外地大学生才有可能落户上海。天津更绝,不仅用户籍,还用英语四级证书来卡外地大学生。外地生源落户天津,必须有英语四级证书。位于天津的中铁18局曾挑了一位天津理工大学毕业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能吃苦,令中铁18局很满意。但因他在毕业前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无法落户天津,企业只好忍痛割爱,这个学生也只好带着遗憾回到原籍山东。既然说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和本人都觉得彼此合适,有关部门为什么要人为制造政策梗阻?为什么给外地大学生进入和就业制造障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0122.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不攀比第一份薪水(4)

系列专题:《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总裁的第一份工作》  大学生毕业时会相互攀比起薪的高低,后来攀比房子和汽车。父母,周围的朋友也用各种方式提醒着你:只有赚更多的钱,你才算体面,才算成功。  华纳兄弟公司总裁阿兰?霍恩(Alan Horn)说:在

第55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做吞咽的动作、苦笑或舔舌头给人传达的信息是—对方目前正处于紧张状态。(干燥的嘴唇通常代表忧虑,但是一些药剂也能产生这种副作用。)然而,形体语言有时候是很难掌握的,因为它既可以传达

第55节:技术创造,新贵崛起(4)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老大》  不少企业一提起技术创新就畏难,把技术创新等同于高、精、尖原创技术的创新,这是误区。本土企业应该把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的整合与创造性应用作为技术创新的首选和重点。  事实上,真正的技术

第37节:不去不知道(4)

系列专题:《关于动荡、生存与应变:金玉良言》  事实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真实的经历。跟商界领袖探讨那些令他们记忆深刻的职业教训,那些把他们从舒适区中驱赶出来的重要经历——一场没有准备台词的会议、一次没有事先安排的旅行、一次

第36节:不去不知道(3)

系列专题:《关于动荡、生存与应变:金玉良言》  但那还不是最重要的。参加Waldzell会议之后,我开始乐意接受很多事情。乐意在大小集会上发言,乐意在知识之旅上继续前进,乐意阅读他人的商业计划书,乐意出席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乐意做那些

声明:《第55节:不去北京去哪里(4)》为网友用意识的灵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