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的优势 外资挑战中资银行网点优势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花旗集团、中国平安保险、法国兴业银行和中国华闻投资近期竞相飚价,各自为入主广发银行“大胆出手”。最后,花旗以30亿美元夺得头标,意在取得广发85%的绝对控股权。

此后,花旗又公开表示,将增持上海浦发银行股份由4.6%至19.9%,增持价格甚至比最初的投资价还高出很多。

花旗银行接连在中国金融市场掷出巨筹,这一举动引起了国内媒体和金融界的高度关注。

金融零售战登峰造极

对于广发银行来说,其总资产和存贷款余额历年多在2、3千亿元左右,各项财务指标均列国内股份制银行队尾,但它拥有全国性经营牌照,有近30家分行和近500家营业网点,其潜在客户资源巨大。为此,易观国际分析认为,花旗是想假道“广发”,实现自己在华零售银行业跑马圈地的战略。

 外资企业的优势 外资挑战中资银行网点优势

实际上,和花旗有同样梦想的还有很多。东亚银行近期就公开表示,将在今年底,通过购并使在华营业网点增加到25个以上,以实施零售银行战略。而早就把战略重点集中到批发业务上的摩根大通日前也公开表示,2006年它也将通过购并在中国重新开拓零售银行业。

国际金融大潮在中国似乎发生了逆转。为什么呢?

主要因为中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为了避免银行恶性竞争,管住了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同时严格资本充足率管理和进行宏观调控。这造成了两个现象。其一,全国储蓄存款总额高达14.8万亿;其二,大量中小企业求贷难,市场形成的贷款利率一路上行,最高至12%还多,而存款利率最高也只有3%多点。

“国内银行收入大部分仍来源于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管理部金融稳定处何志专先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在金融服务价值链条中只占有很短的一段,而在更多的、能够产生更高价值的高端服务环节上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国际各大金融巨头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主要战略意图就是要抢占这些高端服务市场,发展分支机构,从而确立竞争优势。”

网点争夺战全线攻坚

经过几年的开放,目前,许多著名的国际商行都已经在中国找到了一块或者几块根据地,并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势力格局。

例如,苏格兰皇家银行投资了中行(占股10%);美国高盛、德国安联保险和美国运通投资工行(占股10%);淡马锡投资民生(占股4.55%)和建行(占股5.1%);渣打投资渤海银行(占股20%);汇丰投资上海银行(占股8%)和交通银行(占股19.9%);恒生投资福建兴业银行(占股15.98%);花旗投资浦发银行(占股4.6%);荷银投资北京银行(占股19.9%);德意志投资华夏银行(占股13.98%)……

分析这一格局,不难发现,外资银行通过购并已经渗透到中国的二线城市;而历来以“金融超市”著称于世的花旗银行,在这场角逐中却落在了后面,这与它占世界金融零售市场的巨大份额是极不匹配的。竞争是残酷的,如果输在了中国市场上,花旗也许将失掉整个世界。

“这是花旗银行绝不愿看到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王松奇主任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所以它必须全力以赴,一定要胜出,这样才能在尽可能压缩成本的前提下弥补网点的劣势。现代银行,尤其是零售银行,毕竟不能摆脱与顾客面对面的必然。”

分析花旗购并广发案,易观国际注意到,此次重组并不是像以往那样先将不良资产剥离,然后再做动作。他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是想看看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成本底线究竟有多高。

购并,历来就是一场艰苦的博弈。事实已经证明,在双方明确了彼此的底牌之后,游戏将变得更加惊险和刺激。

易观国际认为,如果花旗购得广发行85%的股权,中国银行业将实现一个历史突破:广发行脱胎成了外资银行,实际上完成了私有化;即使花旗最终购得广发45%的股权,也足以使广发变成花旗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只是参股而已。

花旗购并广发只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巨潮中的一滴水。

“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方式越来越灵活了,如电子银行就是一个渠道。”中国银行战略开发部陈卫东副总经理对《环球》杂志记者说,“而通过股权投资,它们有可能会利用中国机构的网点销售其产品或扩大其品牌的影响,借此延伸对客户的服务渠道,或者进入到不同的金融服务领域。”

是的。这一推论,我们可以汇丰银行和其控股的恒生银行为例进行分析。

这两家银行已经在华设立了18家分行,参股了4家国内银行(上海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还通过对平安保险的入股,进入了保险市场;通过与山西信托投资公司的合资进入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入股交通银行,确立了未来尽早进入信用卡业务的机会。

“大量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必将使我国银行业和某些金融业务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陈卫东副总经理对《环球》杂志记者说。

实际上,2006的惊险故事已经拉开讲了。

截止到目前,由于外资银行的入股,中国大陆本、外币创新理财产品,已经开始与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日经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甚至与黄金市场挂钩了。

准QDII(合格的境外投资人)已经出现,但是关于QDII的监管机制、制度尚未出台。这给金融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安全孔洞:一旦有内地账户和国外机构联动,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如何监管?从这种意义上说,外资购并本土银行更使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与反监管之战火上浇油。

最终还是人才的较量

近期,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大批银行都在进军西部,并在那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私人贷款、信用卡、吸纳存款、提供外汇和债券理财服务。此外,荷兰合作银行和澳新银行海在运作入股浙江、上海等地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事情。

“在西部,主要是四川,外资银行看重那里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又没有国有商业银行那么严格。”韩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康勇博士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所以,今后外资银行将会把这两个目标当成购并的重点。”

外资银行的这一战略不可谓不毒辣。据透露,由于采取上述措施,外资银行在华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高速提升。而中资银行由于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薪酬体制没有理顺,其人才和优质客户正在不断流失。

对此,王松奇主任提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较量,归根结蒂还是人才的竞争;因为,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将最终决定投资人的收益,而投资收益自然是市场的“金手指”。

不错。近期,我们看到了ING换帅,也听说了一些股份制银行高管某某跳槽的新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中国金融高端人才的流动大潮也许更加汹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0145.html

更多阅读

生产企业的价值链图 生产优势企业的高价值突破

     生产型企业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工艺精细,生产优势企业的这种表现就会更加突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生产相对理性、市场需求旺盛的多重条件,生产型企业特别是生产优势企业的发展反而相较其他类

it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鞋企市场转向的机遇与挑战(二)

    谈及对内外销的一些看法,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志华称:“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以及开拓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出口企业在考虑谋求转型时,要清楚自身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品牌塑造等方面要深思熟虑,不能冒

本地企业的优势 创业者要把握本地优势

 在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中华创业投资协会2004年年度大会暨中美风险/股权投资峰会上,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谭柏瑞这样告诫他的中国同行们。和他一样,不少创业投资方面的专家,就中美科技行业投资机会的比较,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知识型企业的优势与管理挑战

知识的内涵和特性要理清知识型企业的内涵,必须先理清知识的性质,同时对知识本身有清晰理解。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认知,包括积累的经验的总和。1998年,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对

小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初创型小企业的优势在哪里?

        小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它们核心成本较低,拥有大企业通常缺乏的灵活性。它们或许欠缺购买力和知名品牌,但也不会有公众股东或养老金计划缺口之类的负担。  两周前去波士顿的时候,我路过一家漂亮的玩具店,玩具店的橱

声明:《外资企业的优势 外资挑战中资银行网点优势》为网友莫再执迷不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