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美女战略择偶通婚另类专著:超级达坂城》
库尔斯克会战一开始,德军坦克发起猛攻,靠技术优势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和进展,然而当苏军开始反攻时,情况马上发生了逆转。一位德军高级将领事后形容苏军T-34坦克就像蝗虫式的猛扑过来,尽管德军依靠虎式坦克等先进坦克不断击毁T-34坦克,T-34坦克数量之多令数量居劣势的德军坦克根本打不过来,招架不住,大部份T-34坦克仍能突破德军防线。随后T-34坦克依靠其数量优势,采取二对一、三对一、四对一的方式来围攻德军虎式等先进坦克,虎式坦克威力再大也是好虎斗不过群狼。苏军即使以损失3辆T-34坦克为代价来击毁一辆虎式坦克仍是合算的,因为前苏联T-34坦克生产能力是虎式坦克的10倍以上,德国每生产出一辆虎式坦克,前苏联至少能生产出10辆T-34坦克。交战中苏军损失的坦克能很快得到补交,德军则不能。 苏军凭借坦克数量优势所组成的钢铁洪流滚滚西进,势不可挡,德军防线随即土崩瓦解,全线败退,苏军乘胜前进,解放了哈尔科夫,彻底赢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假如德军能在1943年3、4月间进攻库尔斯克,那时苏、德两军坦克数量大致相当(德军为4500辆,苏军为5000辆),苏军在数量稍占优势,德军进攻即使不能取得胜利,也不会吃亏。可以说希特勒的计划败于斯大林的变化快。 如果说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坦克在技术上与德军坦克尚存一定差距的话,那么在军用飞机上,苏军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在飞机技术性能指标上也超过德国飞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共损失飞机4000余架,从此德军在苏德战场上丧失了制空权。苏军的伊尔--2强击机给德军地面部队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机涂成黑色,德军士兵惊恐称之为"黑色死神"。希特勒曾对他的军备部长叫嚷道:"何时造出德国的伊尔-2"?,但德国一直未造出类似伊尔-2的性能优良的强击机,前线部队为了救急,一旦缴获苏军的伊尔--2强击机,马上涂上纳粹军徽,由德军的王牌飞行员操作去打击苏军。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希特勒的,因为希特勒决不允许优等种族使用劣等种族的武器。
![第24节:希特勒为何气急败坏(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14956906149.jpeg)
在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总人数一直维持在500万以上,战争结束时达到1140万,这大概是人类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支庞大军队。这支庞大军队装备有16000架飞机、12000辆主战坦克、1150万门火炮、66万辆作战摩托车、1700艘军舰。能为如此庞大的军队提供大量武器装备,表明前苏联工业特别是军工研制、生产能力确实是强大和先进的。对比之下抗日战争期间,与日军作战中国军队人数维持500多万左右,中国当时人口是苏联一倍半,却不能组织更多的军队与日军作战,主要是当时中国工业太落后了,无法提供数量多、技术先进的装备。 苏德战争是一场机械化战争,机械化战争实际是场工业生产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的较量,谁能生产更多、更先进的飞机、坦克、大炮、汽车等,谁就能在战争取胜。在苏德的军工生产较量中,从1943年起,前苏联就开始在军工生产上占上风,1944年则取得压倒性优势,于是纳粹德国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