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企业,一般是指那些固定资产少于1000万元,年营业额数3000万元以下,企业员工不足300人的企业。据统计,我国小企业接近1000万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接近50%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小企业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超过20%,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信息化是小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提高市场响应速度、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小企业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一直是众商家争战的热点。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是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几年来,从总体上看,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从宏观到微观都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什么是小企业:对小企业特征的再认识
对于大部分小企业来讲,管理资源、技术资源都非常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强,普遍具有以下特征:1、业务不够定型。很多小企业成立以后,业务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或者说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阶段。还有些企业由于对自身的基础、条件没有准确把握,觉得这也能做那也能做,不断地尝试各种业务,在战略上或业务模式上还于摇摆不定。2、盈利能力不强。由于小企业业务上未定型,因此,小企业本身的经济增长点并不稳定,盈利能力不强,现金流总是处于紧张的状况,企业的资本积累很少。由于生存压力很大,资金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的正常运转,对于动辄上十万、百万信息化项目就显得可望而不可及了。3、人才队伍不健全。小企业里,人才队伍的重心一是在生产一是在销售,对于其他管理岗位、辅助岗位,往往人员精简。加之很多小企业的老总都是从生产、技术出身的,重技术而轻管理,对其他方面人才队伍的建立缺乏意识。4、"人治"大于"法治"。不少小企业由于股东结构单一,在初创阶段,一切都是老板或者大股东说了算,企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尚未形成,有些小企业建立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力不够,主要还是靠"人治"而不是"法治"、"制度治"。 5、生存周期普遍较短。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年里,很多小企业的发展、经营主要是依赖于企业领导的关系、机会、经验等因素,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受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影响大,小企业普遍很脆弱。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四年。二、现状:小企业落后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最大失误
我国的工业化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距离现代工业化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中国实现工业化不可能只靠少数大型企业或者特大型企业,更多的还是需要发挥小企业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仅是对工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更重要地是要借信息化加快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企业信息化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小企业对信息化的积极性比大企业差,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没有大企业深刻,大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大部分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化进程明显落后。这种滞后,制约了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也必然制约了产业整体优势的发挥。以北京地区为例,目前拥有2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经济总量占北京市GDP的45%,就业人数占到就业人口60%以上,主要分布在高科技和第三产业。但只有50%的中小企业实现了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10%的中小企业实施了C/S架构下的进、销、存管理软件,实施了ERP和开展了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比例就更低。目前,国内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企业信息化阶段性和地域性差异明显目前我国企业整体上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和CRM(客户关系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而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比例比这还低,很多小企业的信息化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阶段,不少企业没有建立局域网,更谈不上信息共享。我国小企业信息化地区差异也很明显,沿海地区企业信息化进程快,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度、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等等都明显好于其它地区,广东、上海的小企业域名注册数远居国内其他地区前列。 2、小企业积极性不够、观念淡漠、缺乏专业知识 大部分小企业本身积极性不够,对信息化的意识薄弱,知识和经验都明显不足。有关数据表明,中国有大约30%的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的作用,80%以上的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员。3、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层次不高我国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单机应用,指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经营中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制作报表和上网获取信息等;第二个层次是局域网应用,指企业通过内部局域网络建设,实现协同办公、信息共享和对外交流;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指企业通过实施ERP,建立基于网络的企业物流管理、网络营销、技术交流、CRM、电子商务等。然而调查表明,在拥有计算机的小企业中有大约80%的还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4、小企业的信息化缺乏"量身定做"的产品由于小企业涉及的众多行业,量大面广,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千差万别,而大多数厂都没有或者说无法准确获取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市场上难以找到完全适合小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虽然许多国内外厂商纷纷提出了所谓的"中小企业解决方案",但往往炒概念赚吆喝的多,难以取得小企业的广泛认同。三、原因:小企业信息化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
从实施"甩图板工程"到"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工程",国家对企业信息化的关注、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历程都历经多年,为什么小企业的信息化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何在? 1."信息化示范企业"的误导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科技主管部门树立了很多信息化示范企业,在这些示范企业名单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大型企业居多,小企业很少或基本没有。这一方面是由于小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对小企业的信息化重视不够,支持不够。是否能够列入示范,不仅仅单纯地依据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看谁的产值高,还要在企业自身内部进行纵向比较,看看信息化是否对企业产生了影响和作用、效益,只要是通过信息化生产了典型效益的,都具有示范意义、指导意义,都可考虑列入示范。否则,小企业可能会误认为,"信息化是他们的事(大中型企业)的事,跟我们无关",这样一来,信息化示范实际难以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只不过是表彰先进罢了。2.扶持软件产业丢了制造企业我国的软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国家主管部门最近也发布专门文件加大了对自主版权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这应该说对于壮大民族软件业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市场介入过深,对小企业的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中型企业有较好的资金实力,在信息化产品选型过程中,可以更充分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去选择产品。而小企业的选择却更多地是受制于政府的导向,比如说,政府采用打包的方式,以较低的价格向小企业推荐当地的软件产品,或者说以专项经费资助的形式,鼓励小企业采用某软件产品。这在某些省份特别明显,其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就是某高校教授、软件公司的老总,官商合一、政企难分,政府甚至把对小企业的资助经费直接预付给软件公司,小企业根本没得选择。3.小企业本身缺乏内在的冲动很多小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些都与订单、回款直接相关,与企业的生存直接相关,因此,信息化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另外,小企业本身资金缺乏,不太愿意主动拿出钱来去做信息化,认为信息化是政府推动的工作,因此,政府不出钱,企业也不会主动。甚至,有些企业申报信息化示范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目的,就是从政府那里获得经费。政府给多少,信息化项目就投入多少。信息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企业内部自身的冲动,而是来自于政府推动,这样,小企业的信息化就难以迈开实质性的步伐。4.小企业的信息化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小企业分布于诸多行业,不同行业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各不相同,从产品到服务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制。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大部分厂商却无法为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信息化产品。而从服务方面来看,生产力促进中心、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所开展的各种培训由于时间、经费限制,有的是侧重于普及概念、有的侧重于走马观花,很难真正深入探讨小企业信息化关键问题,也难以做到针对不同行业、满足不同应用程度的用户的个性需要,无法对小企业产生较大影响。5.小企业缺乏信息化专门人才队伍、专家队伍一是CIO的缺位,上不上信息化,往往是老总说了算,企业信息化缺乏CIO的整体规划,或者说整体规划总是滞后于单元应用,走一步看一步,信息化的实施更多地是依靠老总的个人魅力,而不是制度。二是没有专门的队伍,缺乏专业的IT人员。小企业一般都很难吸引到专业的IT人才,再加上IT人才本身流动频繁,要保持高素质的IT人才成本高昂。三是人才素质还不高。企业信息化从CAD时代进入到了ERP时代,信息化应用从部门级应用提升到企业级应用,信息化软件从CAD、财务管理、OA发展到了ERP、CRM、SCM,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专家的背景大多还是CAD、财务、OA,具有技术、管理综合素质的信息化专家相对缺乏,小企业要寻找到既了解专业生产、又熟悉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专家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咨询、规划,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6.信息化可能涉及BPR,对小企业往往是伤筋动骨对小企业而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业务流程不清晰,而厂商提供给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往往要求小企业改变习惯去适应产品本身,可能需要企业进行BPR,这样势必影响到小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而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低,BPR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伤筋动骨,小企业当然经不住折腾,因此,对于上信息化往往会不由自主抱有戒备心理。
4、厂商对小企业的信息化多以"产品驱动"
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的前、中、后期,非常需要专业的培训、咨询、监理等技术服务,很多厂商虽然也提供了咨询,但多以产品销售为终极目的,而对小企业何时信息化、信息化的规模与程度、信息化的最终效果漠不关心,导致了小企业对信息化产生了本能的疏远。而且,厂商的这种市场模式也使得其无法与小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无法真正获取小企业个性化的需求,最终也造成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壁垒。四、对策:如何推动小企业的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小企业的信息化对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比大企业更迫切。因此,只有促进小企业的信息化能力的快速发展,提升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小企业的良性成长,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1.小企业要增强自身竞争力,要成为信息化的真正主体
在信息化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厂商、中介都只能起到"推动"的作用,但能不能推得动关键在于小企业自己要愿意动,要真正成为信息化的主体,不但要成为受益的主体,而且还要成为实施的主体和投资的主体。因此,小企业首先要认识到位,其次,是行动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小企业的信息化不是一天一月或者几次运动就能完成的,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改善、积累才能"修成正果"。因此,小企业的信息化必须要打持久战,要有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吸收、改进、规范,才能实现信息化的稳步提升——即先固化、后消化、再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企业不主动,不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显然是难以实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小企业要通过加快发展,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宽市场、促进销售,积累资金,为信息化提供较好的资金保障。2.政府要抓大扶小
大企业基础好,抓大企业更容易出标杆,在无形中小企业就受到冷落。在信息化上,由于小企业属于弱势群体,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性的支持,不能重大轻小,把主要精力和关注都放在大企业身上。当然,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环境而不是具体地帮助某个小企业去实施信息化工程,也不是帮助小企业去采购软件,政府不能采取计划经济下的做法,应当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政府支持不等于政府提供全部的经费,更不能让小企业把信息化的事情完全依赖在政府的身上。否则,小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就无法产生真正的动力和活力。3.要发挥产业链对小企业的带动作用
小企业虽然小,但是也是大企业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大企业对小企业的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不是在于让更多的大企业成为示范企业,这样对小企业产生不了实质上的影响。关键在于大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的思想、规范、手段来影响、要求、带动与其配套的小企业也采取相应的信息化措施。比如,整车生产企业可以要求其零部件提供商、配套产品生产商等这些小企业也必须按照其信息化的规范、模式来生产,采用与其配套、协调的信息化软件,采用其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制度。这种方式远比政府要求、示范效应来得更直接,因为这是整个产业链的作用,是市场的力量,而小企业也必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信息化的真正影响力,产生真正的效益。4.大力实施ASP服务模式
ASP模式在满足小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但ASP模式却比传统模式成本低、应用快、而且零维护。同时,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跨地区管理、分支机构众多、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经过国外应用证明,ASP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ASP模式的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小企业以低成本、短时间切入信息化的有效手段。ASP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关键在于第一是软件要实用,对小企业的信息化能提供真正的帮助,软件既要满足小企业的共性需求,又要满足小企业的个性化要求;第二是软件要易用,软件本身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操作习惯,不能让企业为了采用软件而不得不更改整个工作流程或工作习惯。第三是平台本身要安全、系统要稳定,企业的数据不会出现泄密,系统运行不会因为在线用户增多出现崩溃等等。ASP运营商要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网络,为小企业提供7×24×365的无地域限制的丰富的应用服务,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谋发展。5.要全面、充分地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
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国内信息化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一个主要为小型企业提供专业性技术服务的组织,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个地方纷纷建立起了区域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要加快小企业的信息化,有必要更进一步全面、充分地发挥好生产促进中心的作用。小企业的信息化,既缺乏懂信息化、管信息化的人才,也缺乏做信息化、用信息化的人才,生产力促进中心这样的中介机构,要积极组织专家、联络资源,传播先进行制造技术理念和信息化思想,为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有针对性的、符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应用深度的信息化的咨询、监理、培训服务。同时,在厂商与小企业之间,真正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不但帮助小企业加快发展,也实现生产力促进中心自身的发展壮大,带动信息化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6.厂商要为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小企业在人员、经费方面都受到局限,因此,在信息化软、硬件产品采购方面,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独立完成,小企业的信息化也需要"借力使力",IT业务外包不失为小企业信息化的一种思路。从厂商的角度来说,厂商要结合小企业的特点,对小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关怀式服务和全方位支持,或者说为小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要注重实用、易用、低成本。IBM、微软在这一方面都已经启动。IBM推出了易捷系列解决方案,以"IT基础轻松拥有,业务效率快速提升"为主题,为小企业提供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存储等硬件产品,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解决方案,系统优化等服务,初步得到小企业的认同。微软从去年开始,投资8.5亿美元用于微软中端市场企业解决方案(MBS,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的销售和研发。目前,MBS成为微软坚守中小企业市场、与其他厂商竞争的利器。信息化归根到底是要提高企业快速反应、快速成长的能力,但小企业不能停下来搞信息化,而是要在发展中解决信息化、管理问题。因此,小企业的信息化应该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应用、注重实效"思路,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尽快找到可行的信息化之道,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取得最终的成果。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依赖于一大批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小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小企业自身的事情,政府、厂商、中介组织等社会各界,都应该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小企业,支持小企业,这不仅仅是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入开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需要。
(本文发表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