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问题汇总 股改后,问题仍多



 

近日,股市频频上涨,气势一时无两。大有牛市重临感,人心向好,人气极其顶沸,各路投资者信心倍增,准备在新一年大展雄图,各大机构的预测无不对06年度的市况表示乐观,或者谨慎乐观,外国大投行,QFII更是大声疾呼,A股市场有望走牛,已被低估,要大力投资等等。这些热闹、热烈的言论无不符合管理层所需要的恢复证券市场投资功能的任务而必备的指数稳定,市场平稳的前提,正投管理层所好。

  融资功能退化

五年的熊市把一大帮投资者跌死,跌跑了,剩下的也是苛残气喘的,死去活来。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本来就不存在,而圈钱功能也被熊市磨灭得差不多,所剩无几。去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令融资功能为其让步并停顿,大型优质公司无法登陆A股市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无法发挥。在股权缓步推向完成60%-70%。市场的大型公司、蓝筹相继进行股改,融资之门打开是迫在眉睫。在启动之中。新老划断,恢复再融资随时一蹴而就,它对证券市场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市场发展的基石,是资本市场持续循环发展的动力,推动各路资金入市的催化剂。对于这一重要功能的恢复,与股权分置改革,无多少关联。股改之后,并不能关系到IPO公司的质量,充其量,也只对再融资的通过与否又一定作用;而全流通的市场化价格对IPO有市场定价标尺作用。但在一个市场未完全流通,股价未必是全流通价格的环境里,首次发行的参考体系仍旧混乱,定价机制有待完善。

  造假普遍

在改革之后的全流通市场,大股东的地位依旧牢固。国有股东依旧占据强势地位,流通动仍是“股威言轻”,而市场各种有关上市公司的行为转变成为了大股东,和公众股东,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自身利益博弈,一股独大,大股东圈钱仍是往日常景,还有更有可能出现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虽然,证监会大力推动大股东清偿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但后知后觉的监管方式,动作迟缓的措施,力度不到位的处罚,能防得住无良大股东的空手套白狼式操作吗?令人异常怀疑。

不仅如此,全流通后的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多大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样令人忧心。在监管体制无任何改革,信息披露机制不严历、无法及时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监督无法建立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对外披露,对内治理依然是迷雾重重,密不透风,让人无法透过信息,知悉公司的状况。多年来,上市公司发布多少变脸信息,上半年还赚钱,下半年在无大利空的情况下,年末发一个巨亏公告,股价马上如同过山车一般;再不然,就先预盈后又报预亏。还有那些姗姗来迟的担保借款公告,非要等到所担保的贷款无法履行之日才来公告,等等,这对于违规行为不过是九牛一毛。上市公司内部同样如此,公司高管挟巨款潜逃,内部人员向自己的利益集团输送利益,官商勾结,官商相护,合力对上市公司内掏外挖,用募集得来的资金向子孙公司输送利润,搞虚假重组,概念一出,股价抄上去,利益一到手,拍拍屁股走人,狠一点的一分也不剩给股市,一起转移,在国外逍遥快乐。

 股改问题汇总 股改后,问题仍多

按估算,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市盈率在16倍左右,而股改后的G股则低至11倍,可以说,按照国际估值,和各种市场人士的看法,这样低的市盈率和每股4元左右的股价,是有足够的投资投机价值的。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对这样的机会望而却步,其中一点就是上市公司一不小心就变脸,业绩说变就变,投资一只股票随时会遇上“地雷”。

面对这样的坑害国有资产,坑害股民的恶劣行径,我们的监管者有多少作为呢?几乎为零。新《证券法》已颁布,赋予监证会多项权力,包括所谓准司法权,但监管机构的效率实在令人怀疑,即使及时到位,又有多少可以依法办事呢?更别说到使用好准司法权。对于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的反应最强烈,可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不断被低价转让,被违规贱卖。公司高管疯狂掏空上市公司,挟带私逃,造成大量国有资流失,国资委的声音却未见表态,反而是在股改对价支付问题上,看见国家代表们寸股必争,分利不放,势与投资者争到最后一刻。这一对比反差,足见监管者是监守自盗;大多数公司高管卷款走人,是有“婆婆”护着,只眼开一只眼闭的,如此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如此产权不明,权责不分,即使在全流通市场,股市也永无向好的一日。

  公司业绩如旧

多年来,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新股上市之后,绝大多数上演着“一年绩优,次年平平,来年绩差”的老路。证券市场开设十五年来,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从1993年以来,至2001年是逐年下降,只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处于新一轮经济扩张的上升时期,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条件,通过产成品价格上涨、产量增加,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度提升。和由于证监会在2001年大力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强对其监管,提高再融资条件,令上市公司造假有所收敛,对经营业绩有所注重,使整体业绩有回升态势。但是,统计一下,近几年业绩的提升有多少是原有上市公司自己提高经营能力创造的业绩提升,又有多少是由绩优大盘股宝钢、中石化、长江电力们和新股这三四年上市带来的大量利润所表现出的整体业绩虚假增长。在股改之后,尽管支付对价令不少股票市盈率下降,但是,仍有一大群高价高市盈率的绩差股,市场依然不是脱胎换骨。而且,市盈率并不是评价上市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唯一依据,业绩不佳依旧存在,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差依旧无法解决。即便再业绩有大幅增长,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表现在上市公司业绩的成长性和稳定性不够,极易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无法形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或许认为,在最终完全解决全流通问题后,由于上市公司价值评价体系的转变,使人们关注公司市值,公司成长性,间接加大上市公司管理层经营压力。会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经营,注重回报投资者。但是,这是建立在法人主体明确,公司产权清晰,高管权责明确的情况下。在目前的市场中,绝大多数公司依然是国有企业,作为出资人代表的各级国资委,无法发挥作为产权人对公司的有效监管,未有力地尽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责任。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出于生存的压力,对资金的渴求、资本的冲动,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完善治理谈何容易。所以,冀望于通过全流通市场,来推动市场自身优化,没有市场主体的真正归位,权利义务完全明确,使很难实现的。一个没有完善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

  诸多根本问题有待解决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众多基础性问题当中其中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新兴市场发展的十多年里,不是把这个市场中,所有白菜萝卜都装在一个烂箩筐里。股权分置不应成为众矢之的,不能成为证券市场积弱的借口,不是解决这个顽疾就一了百了。资本市场的复杂性,需要更多制度性建设。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是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只是在变革证券市场的制度,这只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而恢复融资、投资功能是这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完善市场制度就有其必要性,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改善上市公司业绩,规范信息披露机制,完善法规制止上市公司各种违规行为,加强诚信建设,则是当中重要的制度性建设。弥补结构性中的缺陷,只能让原本的结构相对合理,但是它并不对最终结果起决定性作用。除了,市场,内部的建设,还有需要从资本市场外部,创造为资本证券市场所合适的生存环境,我们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社会法制化。

股权分置改革只是中国证券市场改革中重要的其中一环,全流通解决后,证券市场乃至资本市场改革仍然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0373.html

更多阅读

iphone4s解锁成功后,常见问题解决 word常见问题解决

iphone4s解锁成功后,常见问题解决1 没有APN蜂窝数据的解决方法 部分运行商下的4S(系统本身缺陷)所造成的没有蜂窝数据设置这一选项 你可以通过下载描述文件来设置 APN 达到上网的目的。 方法一: 4S 在连接 wifi 的情况下,(不需要越狱)访问h

声明:《股改问题汇总 股改后,问题仍多》为网友仰望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