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体系崩溃,中国股市怎能不沦为“赌场”?
如果说中国股市以往早就已有“赌场论”的话,那也只不过是针对一些公司编造虚假资料欺诈上市,如琼民源、郑百文、海通高科、麦科特等;一些高管配合庄家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泡沫”神话,如亿安科技、银广夏、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以及中科系、德隆系……等操纵股价案而言罢了。尽管一直以来股市充满着欺诈,充满着过度的投机,充满赌性,但是毕竟还有一个价值投资的理念在主导着,当中国股市“泡沫”升天的时候,也就才有自2001年以来长达四、五年的挤“泡沫”价值回归的股价结构调整;当认识到这“泡沫”是股权分置扭曲了定价机制的时候,也才有当今被当作建立公平股权制度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
然而可悲的是,这场人们原以为应该是建立公平股权制度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由于新瓶装旧醋,在股改的目的还是为了能早日恢复“圈钱”(这从用先股改就可先再融资、早完成股改就可早新老划断来激励股改的政策上看得清清楚楚)的主宰下,不但未能解决股权分置下扭曲的股权,扭转股权分置时扭曲的定价机制,反而使扭曲的定价机制更为扭曲,价值体系已几乎彻底崩溃,从而股市被实际“边缘化”。而为了维持股市的“人气”,吸引资金,创造“赚钱效应”,中国股市又推出了在成熟的市场也极具投机风险的权证,从而正使股市沦为与赌场已无两样的投机场所。
12月6日这一天,深沪两市的六只权证的交易额居然达到了101亿元,而这天两市股票的交易金额才85亿元。权证的如此热火朝天,不在它有多少实际价值(宝钢权证、武钢认购权证、万科权证的内在价值都在0以下,武钢认估权证、鞍钢权证的价格都已是内在价值的数倍),也不在它有多么稀缺(虽还只有六只,但已可随意“创设”),而只在于权证交易可以T+0,价格可以拉上去也可以砸下来,实力资金的对倒谋利以及大量的中小散户被过挟其中是再明显不过的了,这跟赌博还有什么两样?
一只宝钢权证一天的交易量居然超过了一个有380多只股票的交易所交易量;上海交易所三只权证的一天的交易量居然超过了香港交易所成百上千只权证一天的交易量,这在世界股市也应该是奇观。
股市的“理论”是很多的,中国股市“创新”出来的权证自然也少不了其“理论”依据,什么增加投资品种、设立“避险工具”等。可是在权证推出后创造“赚钱效应”的背后,不就是又有多少中小投资者的惨重损失的效应吗?推出的一个个权证,不但有其实际的内在价值,而且都有其“理论价格”,但是上市后连续的涨停、翻番的价格不都把“理论价格”砸得粉碎了吗?武钢推出的是“蝶式权证”,“理论”上是应相互制约的,可是“蝶式权证”又创造了双双齐飞的奇观。创设权证的“理论”依据是平抑投机,可是一、二十亿的权证创设出来了,倒如火上加油炒作得更欢了。“理论”在中国权证上的苍白,除了“赌”还能用什么来解释?
实际上,中国股市的“赌”决不只表现在权证上。
宝钢股份的市盈率已不到5倍;首钢股份全年的每股收益可以在0。4元左右,公司在股改中已承诺按可分配利润80%回报股东,可现在的股价不到2。4元;扬子石化2元多的业绩,股价跌到了8、9元;上海汽车3。97元的增持价现已快跌到不到3元,……。这些股票的估值该是多少,为什么不被市场认同而看好?可是在这些“蓝筹股”被抛弃的同时,是挣扎在退市边缘的ST绩差股的几乎整体的翻番上涨,是丰华、氯碱、轮胎……的十几、二十几个的连续涨停。从这些表面现象人们看到的是“好”的股票无人买,“差”的股票受青睐,该涨的股票往下跌,该跌的股票往上窜,这难道是在投资而不是在投机吗?这难道是理性而不是博傻吗?
中国股市走到今天这一步,根本的是信用的缺失。这场“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人们原以为应该是建立公平股权制度的,可是怎样来解决股权分置,既不制定统一的原则和标准,也不需要依据历史的股权分置而扭曲的实际事实,而任由“讨价还价”。结果是什么?就是既可以10送2股、3股,也可以一股不送、一分钱不给。象农产品那样,实际上就是一股不送,一分钱不给,“股改”不就是走了个过场,究竟解决了什么“股权分置”?不依据历史的股权分置而扭曲的实际事实而给足对价,就不可能真正纠正扭曲的股权,也就不可能使股价趋向合理估值。又还规定股改后不作除权处理,就更使股价面临回归估值的风险。市场对股改的弥茫,实际上就是股权分置扭曲的定价机制的继续,价值体系的崩溃。
股改的事实打破了人们原以为应解决扭曲股权的“梦”,市场还有什么信用?市场的信心又能在哪里?如此的股改,坚定的信心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稳定的预期就是全流通和新老划断!
最近还有一个事件又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中石油的“私有化”。它在中国股市的动作就是“要约收购”。中石油以每股4。25元的价格收购将要巨亏13亿、每股净资产只有几毛钱的锦州石化,以5。25元的价格收购同样是亏损、每股净资产只有1元多的吉林化工,这是为什么?股市从来就不会有救世菩萨,国有资产的中石油也决不敢把国家的钱扔到股市而拣回垃圾,这就不得不使人想起这两个公司在此之前的巨亏“预谋”。吉林化工2004年每股收益是耀眼的0。72元,然而进入2005年一步坠地变成了亏损;锦州石化2004年每股0。34元的业绩也不能算差,可是到了今年,一季度预亏6000万,半年预亏6个亿,全年又预亏13亿。投资者不可能知道这样的巨亏是怎样编出来的,但是数字“魔术”是看得一清二楚的。既然锦州石化、吉林化工能如此,那么作为同行业的扬子石化2元多的业绩你能相信吗?如果哪一天也要“私有化”了,是不是也会变脸呢?为什么中国股市的“蓝筹股”无人喝彩,为什么中国股市目前的市盈率已只有16倍左右还吸引不了资金投资,不也正是价值体系崩溃、信用丧失的原因吗?
无信用的市场,价值体系是不存在的,当投机炒作成为主流的时候,中国股市不正在这样沦为赌场吗?
(鲍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