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全球化与混业化趋势
刘建江(2006年1月24日)
这是世界金融领域的微观一体化。在当前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制度的创新成为主流,传统的银行机构已经转变为新型的金融服务企业,更确切地说,银行机构正向金融超市发展。
一、银行体系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与扩张,国际金融机构并购达到高潮
20世纪,国际银行业经历了5次规模较大的并购浪潮。前4次并购浪潮分别发生在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全球银行业进入了第五次并购高潮期,并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但受2000年全球股票市场大调整的影响,银行业并购也进入低估。不过,2004年以来,在沉寂近4年之后,银行业并购又成为潮流。(参见表1-3-1)
表1-3-1 近年来国际金融业并购主要案例
说明:(1)一级资本(也称核心资本,由股权资本组成),巴塞尔协议规定一级资本占风险调整的资产总额比率不得低于4%;(2)总资产是指合并时的数字。资料来源:1995-2000年部分资料来自益言、孙涛:《波澜壮阔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国际经济评论》,2000(5-6);2000年之后的资料系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银行业的并购起源于美国,早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期间,就有大约2000家银行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而被其它银行吞并。1950-1970年是美国银行业兼并的第二次高潮,平均每年有200多起银行兼并事件发生,这其中包括一些大银行间的合并,如1955年的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的合并等。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司法部和最高法院对某些合并引用反托拉斯劳动保护法加以干预,一度使银行兼并热潮降温。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美国银行业陷入困境,金融监管当局加快了银行体系的改革步伐。尤其是1994年8月-1995年5月,美国先后解除了商业银行不许跨州设立分行以及商业银行不许经营证券业的限制,以此为契机,美国银行业出现了盛况空前的第三次银行兼并浪潮。这一次浪潮直到2000年。今天,美国银行业并购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
这种金融业的并购浪潮尤其体现在跨国并购趋势。各大金融公司希望赢得国内外更广泛的客户基础,掌握更复杂的行业技术,加强在本国市场和全球的竞争力。
全球金融业的并购趋势,不仅使这些银行的竞争力大为加强并能较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新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其技术创新和使用新技术融资的能力。使得改革中的中国金融机构面临两难选择:从金融效率角度看,我们应该打破垄断,增强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从金融机构独特的规模收益递增的行业特性看,要求我们增强金融机构的规模;从金融业务方面来看,全球的混业经营已成为趋势,而我国刚刚完成分业经营的改制。
二、金融业之间的混业经营成为主流
混业竞争是未来金融竞争的主流,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为基础,以表外业务(OBS)、证券化、新巨型机构投资者、衍生金融工具为载体的全球激烈竞争成为必然的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参见表1-3-2)。而且,监管模式也出现混业趋势。
这种混业经营的态势表现为:(1)银证合作。许多国家的银行正加大从事证券业务,不再严格区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许多银行设立附属证券机构;(2)银行(业)已经进入保险领域。目前银行所从事的保险业务大多是国内业务,而且多是向零售顾客提供保险产品,如欧洲市场的“银行保险”。美国历史上一直对保险业实行严格管制,但由于近几年开始放松管制,银行成为养老金保险和人寿保险基本业务中增长最快的经纪人;(3)银行通过设立自己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兼并独立的资产管理企业,全面进入资产管理业;(4)银行所面临的竞争促进了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国银行业的大规模重组,以此增加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5)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共同基金、退休基金和保险公司,与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渐在银行传统资产方面获得了竞争优势,其主要竞争手段是为融资证券化提供条件以及从事原来仅由银行经营的金融服务。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基金、财务公司,甚至电脑软件公司等都已开始从事金融服务;二是,基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降低税负的背景,居民纷纷绕过银行存款和证券公司,将资金存入其他金融机构。于是,代表居民利益的专业投资机构的规模和投资总额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增长。
表1-3-2 主要发达国家(地区)从分业到混业的演变
全球金融机构并购浪潮与混业经营态势的出现,使各国金融机构首先在微观领域实现了一体化经营,它们不断地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而且银行网络日益扩展,覆盖面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经营网络,使得银行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流动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刘建江改自:《机遇与挑战:中国直面世界金融一体化》(2006年1月,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