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新新人类财富手册:80后的理财快车》
大家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其实二者的差别并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是否具备理财意识,或者理财的愿望强弱的问题。相信,在80后人群中,比小张收入低得多的大有人在,可是一样能理财。 小洁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早在高中时期就有了储蓄意识,但手段比较单一,只是把钱存银行做定期存款(从小到大的压岁钱,读高中时父母交给的生活费等),主要是存3年和5年的定期储蓄,因为当时的她短期内不会动用这笔钱。 到了大学后,她合理计划自己的支出,所有费用都在控制之中,父母每月给她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有结余。但那时候,她还是只把钱存银行。 工作后,她的收入不高,但每年年初仍要制定一个储蓄计划,并尽力完成。之后,跟同事们聊天时,她了解了国债、基金等投资渠道。于是,就开始了自己的理财之路。由于她属于比较保守的人,抗风险能力也弱。所以,她用50%的资金买了3年期国债。 两年后,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时候,她购买了2万元,尝试一下。实际上,小洁对这类产品一点概念也没有,还好本金安全收回,收益超过了3%,比存银行定期好多了。 不过,小洁真正花工夫的是基金。近年证券市场行情比较好,各种基金收益率很高,所以,她又把手中30%的资金投了基金。 购买基金前,她经过慎重选择,做足了功课:先从基金公司的网站上了解信息,查看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排名,了解基金经理的情况。晚上,经济类的电视节目会推荐一些基金,她也会关注,了解基金发行情况。本来她打算购买几只老基金,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新基金,因为老基金净值太高,会增加投资成本,后来,这几支基金的回报率都超过了6%,算是一笔不小的收获了。

所以,理财的关键不在于你能赚多少,而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照看好你的钱,不让它们不知不觉地从指缝中漏出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无财可理,只要你有经济收入就应该尝试理财,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