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不做定论。孩子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当他向你倾诉时,你千万不要随意给他下结论 、做评判。任何事情孩子都有能力去自己判断是非功过,家长没有必要在孩子自己想清楚之 前做出定论,何况这种定论常常都不见得是公正的。 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父母不听我的倾诉,我是否也有怒火换个角度想想,我渴望 孩子去这样做,但是孩子愿意这样吗?如果不愿意是为什么 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惰性还是因为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我还不了解这样想一想,就尊重了孩子 ,即使他犯了错误,你也能知道他犯的错误往往不是故意的。 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父亲 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 >>>> 列奥纳多·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父亲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亲是农妇 。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 人风格 已趋成熟。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 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研究自然科学。最终他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 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 、音乐家和发明家。 成长故事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 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 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 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 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 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 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并没有责备儿子 。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 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第60节:孩子需要的是鼓励](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23521670467.jpeg)
理论点拨 许多儿童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因素。一位著名的教育 家多 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 作用对教育孩子多么重要。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往往不重视鼓励,更关 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反映出怎样的心 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这种不对症下药的做法,往往是导致 鼓励法失败的原因。 人们往往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就是给孩 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当你鼓励孩 子时,应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他做的某件事进行鼓励, 那么接受鼓励之后,他会干得更好更多。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我们老师应时 刻关注的步骤。没有自信的孩子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 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 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不问青 红皂白地随意训斥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 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