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能有助于他们形成高尚情操,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和启迪智慧。将 会使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获得更多的幸福,达到更高的境界。孩子们将通过审美的新 角度、新视野,去发现自己、开垦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发现生活,开垦生活,创造生活。 儿童对美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成人相比,他们在欣赏一个事物时,往往注重于外表,为表 面 的形态、色彩所吸引、打动,而不能触及到事物深邃的本质,因此儿童的美感容易流于肤浅 。由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儿童在审美过程中,一般又总是瞬时审美多于连续审美 ,简单审美多于复杂审美。也就是说,儿童常常根据一瞬间的直觉来判断事物的美丑,因而 审美时就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多半只能简单地感受事物的外在形式美,而不能深入地感 受事物的内在属性美。这就使得他们对美的理解显得多变而不稳定,而且呈现出极其丰富的 多样性。父母掌握了儿童审美的这个特点,就应该尊重儿童的美的价值观念,要善于从他们 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地进行审美教育。我们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方法,提高孩子感受美的能 力,但不能强迫他们迁就自己的美学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抹杀、否定孩子对美的独特的追求。 生活实例 在一个儿童节的下午,北京市聚星艺术空间为一个特殊的孩子办了一场特殊的的画展的开幕 式。 其实画展的主人早已经不是儿童了,他已经40多岁了,但是他依然是儿童,因为他的智力 还和孩子一般。 这次展出的所有作品都出自一名智障者——罗铮之手。生于1965年的罗铮成长在一个充满音 乐的家庭,他的父亲罗忠熔是著名的作曲家,母亲李雅美是著名的歌唱家,姐姐罗莹是钢琴 老师,他们在罗铮的成长道路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铮虽然患有智障,但是从小生活在优美的音乐里,艺术的熏陶使罗铮对音乐有着超常的 领悟 力和记忆力,并能将音乐大师的乐曲以及内心细腻的感受转化为一幅幅色彩奇异、充满想象 力的画作,因此音乐题材的创作便成为罗铮独特的风格。
![第32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美的熏陶(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24085951813.jpeg)
罗铮先后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举办过画展,匈牙利现代音乐大师利盖蒂看过罗铮的油 画《利盖蒂》后,欣然提笔致信罗铮:“亲爱的罗铮:我为你涉及我音乐所作的画而深深感 动,我赞赏你的天才,并祝愿你生活和工作一切顺利、万事如意!——你的利盖蒂。”吴冠 中大师说罗铮的画直抒胸臆、渗透心灵,是与艺术本源紧密契合的灵光心性的显现,属于“ 心音心色”。所以,本次罗铮画展的主题命名为“音色无间”再也合适不过。此外,还有一 部分画是表现他对艺术其他领域,如建筑、雕塑等的感受。他还有大量的无题画,这些画想 象驰骋、神思飞扬,是他画中极其耐人寻味的一部分。 罗铮喜欢在音乐里作画,也喜欢画出他心目中的音乐。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让智商如孩童般 的罗铮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却能提起画笔抒发情感,他的画作所表现出来的用笔功力 和构图意境,即使是磨炼多年的艺术家也难以达到。 实例TIPS 怎样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输入各种美的信息 家长可以简单传授一些审美知识、理论和自己审美、欣赏美的经验等等,再在这些知识的 指导下,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初步培养认识美的能力,使他能对各种美 的信息表示关注。 进入审美状态 孩子在审美过程中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听一首乐曲,接触一个美的行为。一方面体验着审美 的 愉快感,培养了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和自己的想象、情感和理解十分和谐地融合,成为一 种审美享受,同时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升华为审美意识,经常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