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博客与企业网站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表现形态是多样化的,而后者只是大多只有两种形态出现的。
企业网站的两种主要形态包括,其一是以公司简介与新闻导向的官方网站;其二是以产品或服务导向的Mini-Site。
企业博客则可以完全覆盖这两种形态,并可以依据品牌传播的不同目的产生出更多样化的企业博客模式。企业博客(包含Podcast与Vlog)主要包括如下6种模式:
1.公司博客:
主要功能体现在动态更新企业新闻,作用基本等同于公司官方网站。但是公司网站通常追求简洁和正式性,而以Blog日志的形式出现,可以容纳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同时,公司博客可以相当于一个公司的Press Room,便于媒体记者从Blog中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加以传播。Press Room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综合内容,方便纸媒、网媒、电波媒体的全方位选择。此外,公司Blog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宣传自身企业文化或者进行招聘,进而借助Blog这一开放形态塑造品牌文化。
2.CEO博客:
主要功能体现在CEO发表关于企业自身战略、行业趋势、管理等等方面的观点性Blog;当然,在操作上也可以让CEO博客更生活化,让CEO借助Blog变得更加人性化、可亲近。此外,CEO 博客也可以用于招聘新员工。但是这种招聘模式通常见于一些小公司,或者CEO个人品牌高于企业品牌的时候。无论怎么操作,CEO 博客都是一个树立、丰满CEO形象的有效传播工具。
3.员工博客:
理论上说,任何一个企业员工都可以建立Blog。但是由企业运作下的员工Blog本质上是要服务于企业利益的。譬如一个技术型企业,可以选择技术方面的雇员建立Blog,宣扬自己企业在技术上的战略、特点等内容;而一个服务型企业,可能就要选择售后服务人员去谈谈客户服务方面的内容。员工博客的最大作用其实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第三方特性,毕竟公司或CEO 博客虽然是以非官方的形式出现,但毕竟有“王婆卖瓜”的嫌疑。而由于在人们脑海中固有的印象是雇员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的对立性,员工博客则形成了对前两者的有益补充,给人以公正、客观的形象。
4. 技术与产品博客:
技术博客可以以技术研发进度的日志出现,但此类Blog通常可应用于企业内部,而非对外的,毕竟涉及到一个技术保密性的问题。如果对外或公开的形式,则更需要严格控制Blog的内容。产品博客则是一种类似于Mini-Site的企业博客形式。譬如一款新手机上市的话,可以以日志的形式连载关于手机的全部信息,包括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以构筑一个非常全面的用户初期体验,构成消费拉动力。
5. 服务与用户博客:
服务博客的功能主要是构筑更好的用户服务体验。在某种情况下,服务博客是可以同产品博客融合到一起的。但是,企业通常忽略了一点就是企业可以让自己的用户建立博客。用户博客可以作业企业促销的工具或增值服务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A作为整合增值服务的一部分,譬如对于门户网站而言,其实就是可以把Blog整合到Passport的服务之中。
B作为产品促销的一部分,譬如对于自身没有BSP服务的企业而言,则可以选择一些收费BSP,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Blog服务,同时在这些专属Blog中嵌入企业或产品标识等方式强化自身品牌。C作为客户服务的一部分,譬如企业可以针对自身的整体服务或围绕单一产品的服务设立群体Blog。可凭借用户购买产品的ID号注册,在这种群体Blog上可以进行使用问题咨询或产品投诉。6.事件行销博客:
事件行销博客可能是为了追求短期目标的企业最有作用的Blog形式。企业可以围绕阶段性的市场活动、传播战役、促销活动设立短期性或时间跨度大的Blog,实现快速扩大活动影响的目的。
综上而看,企业博客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Overall-Blog,如公司博客,作用于整体的公司形象;二为Mini-Blog,包括后五种企业Blog形式,以及更多的可扩展的形式,作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分目的或市场。
企业博客需要注意的四点问题
不可否认,企业博客对于企业的品牌传播是一个新颖的工具,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在企业博客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以使其功效最大化。
1. 保证信息传递的一致性:不要因为企业博客的半官方性而放任博客自流。一定要注意传播关键信息的一致性,避免读者出现因为信息差异导致品牌混淆的问题。
2. 注意与其他传播工具的整合:企业博客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传播工具,要注意同其他传播介质的整合和互动,注意和产品或事件本身的整合。
3. 不要用枪手撰写博客: 这一点主要针对于CEO博客。许多企业的领导人署名文章出自公关公司或撰稿人之笔。但是CEO 博客需要更直观、更细腻、更轻松的刻画一个CEO的全面形象,这并不是外部可以了解透彻或表达到位的。否则,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是很容易出现的。
4. 严格控制并确认公司博客的发布: 这点主要针对于员工博客。员工撰写Blog虽然从表象上看是第三方的属性,但从企业内部看,则承担了发言人的角色。因此,选择员工,并规范员工Blog的言论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企业博客与BSP的关系
以上四点,主要侧重于如何写好企业博客。但是从目前看,企业博客到底建在哪里是一个最需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众多BSP为了增加自身的营收,纷纷开设企业博客专区服务。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在于企业博客放在BSP的优劣势是什么呢?企业博客到底应不应该放在BSP?而什么形式的企业博客适合放在BSP呢?
企业博客通常有三种形式存在——独立存在;依附于公司网站;托管于BSP空间。前两者的区别不大,主要问题则集中在企业博客是否应该托管于BSP
不可否认的是,托管于BSP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带来大量的直接PV,可以相对更快速的获取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最大问题则是,当大量企业博客都建设在BSP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各企业博客之间的比较劣势,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各企业的品牌认知质量削弱或降低的可能。
试想,假如当联想和神舟电脑的企业博客均托管于一个BSP的时候,浏览者很容易同时“零距离”的进行比较,谁优谁劣就一目了然了。其中企业博客水准较低的一方将势必影响自己的品牌认知质量。同时,由于BSP还能带来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更将放大品牌认知质量的劣势,这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正因为存在这种致命的问题,因此企业博客其实是不适宜托管于BSP的,尤其是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企业博客和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的Blog放到一个BSP上。
虽然,企业博客不适合托管于BSP,但这点也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有些形式的企业博客也可以托管于BSP,但需要遵循一些准则以测量其执行性和风险性。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哪些Blog不适合托管于BSP——公司Blog;CEO Blog;长期维护、更新的企业Blog。
其次,我们可以辨别哪些Blog适合托管于BSP——事件行销Blog;产品Blog;追求短期效应或不连续更新的Blog。
再次,企业博客托管于BSP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和直接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产品Blog托管于同一个BSP;企业博客即使托管于BSP也要有自己的独立域名,避免企业博客的迁移导致的阅读流失。
Blog对于企业品牌的挑战
前面几部分的内容更多是在分析Blog对于企业品牌的机会点。Blog在给予企业机会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许多潜在的挑战。
Blog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包括内部雇员与外部消费者及其他外部Blog,带来的负面声音的快速的、不可控的扩散。
首先,来自于企业内部雇员的Blog可能会带来公司机密泄露、暴露公司矛盾与问题等等可能性。从目前看,已经有太多的事例证明了这点。
如何防制这个问题,则必需要从源头开始——劳工合同中加入相关的禁止条款。若想仅依靠员工的自觉性、职业道德来防制此类的Blog的出现则是天方夜谭了。
第二,来自于外部Blog的挑战。这类Blog从表象上来看更多来自于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投诉,但本质上,它也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利用Blog策划出来的。延伸来看,Blog所具备的SNS特性甚至会让这种曝光式的Blog形成聚焦效应,吸引出更多的消费者投诉集中于一个Blog,所产生的效应更可能是滚雪球一样的快速发展。
由于Blog所具备的开放性、不可控制性,在应对Blog的挑战时,企业会感到非常难以操作,凭借过往对付网站负面报道的撤稿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应对这种挑战,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企业博客的运作和长期维护。首先,通过企业博客所带来的影响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覆盖Blog负面声音,以缓解或降低危机、负面声音的强度。其次,Blog的开放性也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即使有负面的Blog出现,企业也可以利用负面Blog或企业博客实现和消费者、雇员等的开放式沟通渠道。
除了非自主的Blog的挑战之外,相信许多企业同样担心由于自己的企业博客运营之后所带来的为消费者投诉、竞争对手利用的便利平台。对于这个问题,Blog似乎也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的。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关闭评论功能。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有没有Blog这个平台,负面的声音都会有,无论这声音是真是假。我们不应该因为顾忌Blog的一些漫骂或谣言的评论而因噎废食的对企业Blog犹豫不决。要知道,有了企业博客也给了自己一个辩白或反击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