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2008年9月 执笔:托马斯8226;皮科夫特(Thomas Bickford)约翰8226;考伯特(John Corbett) 编译:罗岳
我想要重点强调的是,专业化教育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中国人希望在21世纪构建现代化军事系统,这无疑是最关键的问题。对中国人来说,现在需要什么新武器、新技术和新生产线都不重要,政府投资也不是决定性问题,如果没有人对现有的军事系统进行改革,采用什么新战略和新理论也不会成为关键问题。至少,没有强大的教育系统支撑,中国军队问题将找不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现在,有人提出联合行动,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也是中国军队将来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所谓联合,实际上也与教育系统的重构分不开。 部队教育变幻莫测 让我们回到80年多前,当然,我不会讨论在黄埔军校发生的故事,我希望能为正在发生的事寻找历史上的因果关系。大家很自然地热中于谈论目前流行的教育和训练内容,但很少有人将这些问题纳入到历史中去综合考虑。从黄埔军校算起,中国的军事教育有了很长的历史,解放军也是在这段历史中成长起来的,事实上,很多问题发生的根源应该在解放军成立之前去寻找答案。要知道,多数军事指挥官的成长是在黄埔军校各种军事专业中开始的,而这所军校的创建者是另一个政权。对于中国军事教育的历史,我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的职业化军事教育系统(PME)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有很多例子。中国军队是党的军队,政治教育是职业军官面临的重要教育内容。这就使正规军事教育显得变幻莫测,扭曲甚至是难以持久。 中国军队到底有多少时间用于专业化训练,又有多少时间用在了政治教育上?在学习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解放军也发生了异化。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解放军热中于学习前苏联的经验,“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短暂时间里,解放军的军事教育完全成为一个孤岛。现在,它的兴趣又转移到学习美国的专业化教育模式,眼里还在关注欧洲国家是怎么做的。 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的军事教育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解放军采用的很多方法是非常新式的,至于联合作战,我认为这已经成为其军事训练的一大特征。美国专业化军事教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史,而且这个历史是连贯的。美国有自己的军事教育经验,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广义上说,美国的联合教育在各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从1946年就开始了。现在,美国还在学习、发展和进步。而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时间却相对较少。我们现在谈论的很多事情在形式上都是全新的,有的仍然是传统的,理解这些问题的不同对于评估中国军队的能力和进步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军队的职业化教育总是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知道路在何方。你可能会说,中国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军事实力,中国的政府也知道如何训练自己的军人。不过在军事上,中国人的努力目标似乎很难一致,或许是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人对自己的军事总是不断调整,使之不断变化。所以,中国人在军事上花了很大的精力,总是有事情要做,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人总是努力去做一些事情,去建设一些架构。80多年来,中国人对军事问题似乎没有历史上那么自信了,他们说不清楚自己将走向何方,自己拥有什么,对什么满意,哪里需要调整。每隔5到10年,总是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要求中国在军事上进行新的调整。 我的分析可能会让很多对中国军队有认识的人不满意。由于中国军工企业和官员在军队中影响极大,得出这些结论也是我花费了很大代价才换回来的。我购买了中国某军工企业昂贵的纪念品后,才有幸第一次对一家中国军工企业进行采访并发表文章。现在,解放军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真的跟过去有了很大的区别。不过,他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中国军队每隔几年就会对自己进行再评估。比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后,他们都进行过系统的反思。 中国人对军事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军队教育发展的动力,在分析军队教育问题时,我们还不得不将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进来。 我在前面提到,中国军事教育受政治影响十分深厚,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使军队教育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现在要关心的,是政治在将来如何影响军事教育。我的研究同时也将继续重视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军事教育的影响。比如,上世纪40到50年代,中国大多数军官教育十分简单,在文化上也是最基本的,这是当时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 现在,情况变化太大,中国军方希望在沿海和城市地区更多地招募军人,环境变了,教育背景变了,中国军人的构成结构毫无疑问也将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军队的物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没有条件依靠教育系统培养官员,现在,中国人可以轻松地做到这一点。对中国人来说,如何培养和塑造独生子女和高学历士兵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挑战。 征兵制度向专业化靠拢 近年来,中国军方对招兵制度、教育和训练制度进行了改革,范围十分宽泛。部分措施已经开始实施,军校地位得以巩固,同时增加吸收大学生兵员,改革了军官培养制度。这些措施改革持续了20年,巩固和促进了部队校园质量的提高,这是中国精简武装力量计划的一部分,计划的目标是建立能够满足现代化需要的新式部队教育系统,通过制度化使其得以规范。 中国军队的领导人意识到,要满足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部队就必须不断补充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军官。他们还认识到,由于历史原因,庞大的部队院校系统培养的军官数量和质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此类原因促使军方不得不考虑从大专院校的高学历人才中招募人员进入部队,以满足军官培养的需要。这样,中国军官人员就出现两大来源:一是经过部队院校训练培养的人员,这一来源相对传统;二是直接来源于社会院校,具有部队需要的某种专长,同时被列入“国防生计划”的人才。 我们中有不少人去过中国,也访问过中国军队,在与军衔较低的大学生军人接触过程中,与他们交流很困难,他们多不愿意接受评论,怕遇到麻烦。这些军人远离其他军人,对政治也不感兴趣,因为意识形态政治已经深入到部队系统。同时,这些人也不具备传统军人所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另一方面,这批军人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他们学得很快,特别是在技术领域表现甚佳。他们是具有创造型思维的人,对工作效率与效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中国军队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要知道,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解放军面临十分严重的人事问题。比如,随着非部队院校大学生兵员的增加,解放军的部队文化和特征都会改变。这与上世纪60到70年代文盲充斥的部队不一样了。 由于中共在长期内将面临价值观、历史观、特权观的改革,中国的部队系统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同时,中国军队还面临吸引更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以应付先进技术设备操作和维护的人才。现在,中国军队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招募工作,但能否留住人才又是一大问题。为此,中国军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不仅要招得到人,还要能留得住人。有迹象显示,中国军队有能力在招兵制度上进行改革,在社会公共教育系统招兵就是改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