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以2至3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高速增长,规模跃居全球前列,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4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1.31万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687倍、3851倍和455倍。彩电、手机、个人电脑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跃居全球首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等的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
30年来,在政府宏观决策引导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电子工业由以军品为主向以民品为主转变。国家实施了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加快以彩电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带动了配套元器件的整体升级。现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已居各工业门类之首,列世界第二位,有力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抗击经济危机的能力。 能取得这么巨大的的成就,主要得益于5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1992年起我国就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通过实施彩电、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数字电视、TD-SCDMA产业化等一批重大专项,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与此同时,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与时俱进,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包括优先发展消费类电子,实行加工组装与自行生产相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相结合,倡导原始创新、支持集成创新和鼓励学习型创新相结合,实施建设电子强国战略等。坚持制造业、运营业、软件业互动发展,软件与硬件融合发展,网络与服务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调整中加快发展。通过宏观指导、产业政策来调节和规范市场。 四是坚持政府职能转变,抓好行业管理。各级政府从过去直接介入经济活动转向行业宏观调控,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强统计分析、强化经济调节、实施市场监管、抓好百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国企改革等宏观调控方面,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对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扩大开放,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现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在步入由“大”向“强”的战略转型期。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历史罕见的经济危机,保证我们今后少走弯路?只有制订出一个详细、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抗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在以下5方面狠抓不放,作出努力: 第一,把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加快核心电子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TD-SCDMA等重大基础性技术发展,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强对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平板显示、光伏电子等重点产品产业化的支持。大力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大公司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群。 第二,选准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一是要抓好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二是要抓好工业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要抓好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四是要抓好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建立完善工业现代流通体系。五是要用信息技术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六是推动信息技术催生发展新兴产业。 第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当前,要化危机为时机,适时淘汰一批技术水平低,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和产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要尽快形成整体思路,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拉动经济发展,应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推广成功经验,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逐步融合。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基础工程重复建设。加快电信业务向信息服务业转型,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 第五,加快立法,完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推动《电信法》、《软件与集成电路发展条例》、《信息技术应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健全软件和集成电路的产业政策,调整行业规划,修订技术标准,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有利于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