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伤害国语电影 间接伤害



    文/陈晓萍

 间接伤害国语电影 间接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Milgram)在1970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实验室中,他让普通市民用电击的方式,惩罚一个在学习过程中给出错误答案的人,并且,随着错误次数的增加,要求他们增强电击的幅度,从5伏逐渐增加到400伏。米尔格莱姆想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人会无条件服从命令。

  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竟然有60%的市民遵照实验者的命令,“无视”被电击者的极端痛苦状态,一路将电击的电压增加到了400伏。人心之“险恶”由此可见一斑。面对令人沮丧的研究结果,他做了深入思考,最后,分析得出:试验参与者之所以敢下此“毒手”,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实验者的命令,自己并不需要承担太多的道德责任。

  因此,米尔格莱姆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对上述实验情景做了小小的改变。这次,他让普通市民担任下命令者,而让另一个人执行命令,直接去电击那个给出错误答案的人,从而观察有多少人会下命令,并将电击幅度增至400伏。没想到结果更出乎他的意料,此时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60%。可见,不需自己“亲自下手”,只下命令反而更加容易。

  现在,我们把时间快进到2008年,看到中国的“毒奶粉”事件。全国有22家乳业公司,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增加其蛋白质的指数,而使消费者患胆结石甚至死亡。此事件所牵涉的人数之多之广,不仅使人质问:难道中国人真的已经丧尽了天良,为了赚钱竟然开始了自相残杀?我的答案是:这绝对不符合事实。

  大部分的民众都是有良知有道德的,“害人之心不可有”可是中国人的古训。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剧呢?这与“间接伤害”直接有关。

  间接伤害,指的是由于你自愿或非自愿、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参与,造成了某个事件的发生,而在这个事件中,有人受到了肉体或精神的伤害。你的行为只是整个事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身并不可能导致该事件的发生。间接伤害的后果是责任感的弥散,参与者的良心自责会大大减弱,从而使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毒奶粉”事件中,如果让奶农直接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并卖给需要哺乳的婴儿,恐怕没有一个奶农下得了这样的毒手。同样的道理,如果蒙牛生产的牛奶全部来自自己哺育的奶牛,并且用自己的生产线加工,每一道工序都由自己公司的员工监管,最后自己装箱把牛奶运往各大商场,那么,它也不可能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因为在这两个例子中,奶农和蒙牛都是直接伤害者,需要对受伤害者负全责。

  而在现代工业中,生产任何一件商品都有一长串的参与者,专业术语叫做供应链。生产毒奶的供应链包括奶农,购奶中间商,三聚氰胺或尿素供货商,牛奶公司,使用牛奶作原料的食品加工公司等等。这条供应链中的连接者越多,参加间接伤害的相关者就越多,责任的弥散程度越大,就越可能造成恶性“事故”的发生。

  对奶农来说,我是加了一点,但我把货交给了中间商或牛奶公司,他们应该会把关的,而且,最后牛奶或奶制品是以该公司的名义出品,他们应该会负责任。对牛奶公司来说,他们“好像”听说了此事,但因为不是自己干的,而且能够得到如此低价的原奶,对公司的利润会有很大的好处,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更何况,人喝了这样的奶,吃了这样的奶制品,又不会立刻发作,等到发作时,谁又能追溯回去,发现是三聚氰胺造成的呢?在这里,不仅供应链绵长,时间链也不短,致使犯罪的动机加剧。

  反过来,从被害者的角度看,我们又会对那些施害者有什么样的看法。回到米尔格莱姆的实验,想象一下,如果被电击的人是你自己,你会更“痛恨”那个直接电击你的市民,还是那个给市民电击指令的实验者?到毒奶事件,你是更“恨”奶农,众多的中间商,还是牛奶公司?或者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结果每个都“恨”不起来?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系列实验来探索给民众造成“间接伤害”的公司,其道德名誉受损的程度及原因。他们让一组被试者看以下案例并做道德判断:

  案例A: 大型知名制药公司X最近研制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药,对癌症患者疗效显著。但生产这种药成本很高,平均2.5美元/片。现在,该公司的实际售价平均3美元/片,盈利微薄。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公司最近决定提价,从3美元/片提到9美元/片。用药者不能停止用药,也没有其他药可以替代,因此,公司赢利净增1千万美元。

  请问,你觉得X公司的道德程度:

  1(很不道德)2(难说)3(很道德)

  然后让另一组被试者看以下案例并作判断:

  案例B:大型知名制药公司X最近研制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药,对癌症患者疗效显著。但生产这种药成本很高,平均2.5美元/片。现在该公司的实际售价平均3美元/片,赢利微薄。因此,公司决定将生产该药的产权转让给一家小型制药公司Y,从中得到1千2百万美元的产权转让费。Y公司为了将支付的费用早日收回,决定将药片的售价定为12美元/片。用药者不能停止用药,也没有其他药可以替代,只能购买提价以后的药。

  请问,你觉得X公司的道德程度:

  1(很不道德2(难说)3(很道德)

  结果发现,只看案例A的被试者比只看案例B的被试者,认为X公司不道德的程度要显著高一些。因为案例B中,X公司不是给药片直接提价的公司,虽然在产权转让过程中得到了比直接提价更大的利益,在民众看来,它还是一家有道德水准的公司。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间接伤害”效应。一是人们觉得,在X公司转让产权的时候,并不能预测到药片的价格会被提到如此之高;二是因为X公司转让了产权,就无法在对价格进行控制,所以,药片涨价的责任不能都由X公司来负。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因为信息的不完全,看到案例A的人没有看到案例B的存在,而看到案例B的人不知道案例A的可能性,因此,才出现“间接伤害”的罪孽不如直接伤害来得严重的判断。

  研究者于是又做了一个实验,让同一个被试者同时看这两个案例,然后进行判断。他们让被试者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案例A中的X公司还是案例B中的X公司更不道德?结果发现了完全相反的现象:被试者普遍认为案例B中的X公司比案例A中的要不道德得多!“间接伤害”效应因此消失。

  这个实验说明,当在一个恶性事件中间接伤害者众多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的将责任分摊,降低对参与者不道德程度的判断。但是,一旦我们了解到,由于间接伤害者的增多,最后,被害者的受苦程度其实要大大超过只有一名直接伤害者制造的痛苦时,人们的判断则会变得更准确理性,才会对那些间接伤害者也不姑息。只有如此,才会使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时,不管自己的角色大小,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突破道德底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1227.html

更多阅读

csol中加特林性能是怎么样的 csol加特林伤害

以上为属性图csol中加特林性能是怎么样的——工具/原料首先参数方面的解析1.伤害伤害,商城里显示的是百分之48,实际上是6个弹丸,每个弹丸17的伤害,近身。装甲修正值在0.44左右,距离修正因为霰弹的特殊性未加以评测,但是通过大量实战数据得

张振宇、郑智化《不要再来伤害我》 不要再来伤害我原唱

歌曲原名《ain't i flyinglike a bird》,是郑智化1996年的作品。这首歌当时没有流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首闽南语歌,无法在大陆流行起来;另外当时郑智化已经淡出歌坛,这首歌也没有经过包装,且不是主打歌。  郑智化晚期的

好莱坞十大经典动作电影动作片 经典动作片国语电影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好莱坞的电影、喜欢好莱坞电影的大场面、真实感、美式幽默。现将我心目中的好莱坞十大动作片整理出来,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观点,并不代表权威。虽然有些片子比较老,但是最令人回味、最难忘的还是这些老片,因为经典

声明:《间接伤害国语电影 间接伤害》为网友馭電追風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