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名人堂系列职场实用宝典:我要好工作》
彬彬:你做这个开发的时候,是想好了这件事情,做好了再去跟老板讲,还是说我先去征求老板的同意然后再去做? 唐骏:其实这是职场的一种技巧。当时在微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应该来做,也有人提出来:我觉得应该这么做才行。我是想出了这么一个诀窍:先做了三个小小的模块,像这样的模块有两千多个,我说你看,三个典型的模块我可以做,剩下两千个模块大家复制一下就可以了。老板说,哦,原来是可以做的,那我们就大规模来做。 彬彬:这个非常重要--不要靠想法去说服老板,要靠行动。黄辉的提升就比较久了,当了三年普通员工。 黄辉:我的提升更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原来我们是做生产管理的流程、系统这一块,团队大概十八个人,后来领头离开了,就要选一个新的领导上去。我们上面部门的部长有一天召集会议,事先没打过任何招呼,就说,今天我们宣布新的领导,就要我去接这个位置。 彬彬:唐骏是因为一个发明改变了微软,甚至改变了中国。你是怎么令部长任命你的,能不能总结一下? 唐骏:像我这样属于技巧型的,像黄总这样属于实力型的。 黄辉:我和唐骏比就显得微观了。我一直坚持几个原则:第一,不请老板吃饭;第二,老板叫我做的事情,一定都做好,最后的结果一般也超过他的期待。但是在做以前,我和老板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和他沟通。 杨石头:两位是不同类型的,唐老师是很容易得到喜爱的,因为您的脑袋几乎就变成了奇思妙想的发祥地;而黄老师是属于容易得到信任的,而信任这件事情成本极高,受益也是极大的。 彬彬:当上小头目之后,怎么样当上中层?唐骏用了2.3年,好精确,黄辉用了一年,这一环黄辉比较短。

黄辉:这段时间比较短有它特殊的历史原因。因为1990年正好欧洲整合,我们整个欧洲的公司也需要有效地整合起来,我那个时候是做生产管理的,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这样一来,我就趁这个东风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