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收购新浪事件 盛大整合新浪的商业逻辑



 

陈天桥说:“盛大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上。这个弯道拐得好,我个人将随着企业的成功,登上第二座山。如果拐得不好,或者说拐好了以后,我自己无法适应盛大的步伐节拍。到那时我会欣然退位,去爬我的第三座山。”

其实,摆在陈天桥面前的何止三座山,仅从他的那一套资本组合拳就可以看出,盛大简直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疾走,目前的新浪就是它的一座大山。不过二者的关系却极为暧昧。

业内流传一种说法,即先前盛大恶意收购新浪是一种抢婚行为,而如今双方的互不搭界,则说明这种婚姻刚一开始,就已经分居了。

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年初盛大对新浪的突然“袭击”,曾一度让不少人混淆了此次收购的主语和宾语,但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却是那么冰硬:旁门左道胜过了正统,干不正经事的盖过了干正经事的,拥有一大群中产读者的被拥有一大群毛孩子玩家的收购了。

“陈天桥想要干什么?”的疑问句式旋即成为各路媒体的共同标题。

然而在事隔半年之后,这种疑问不但没有得到消解,反而愈发凝重。9月27日,新浪股东大会在盛大入股之后首次召开,可令人不解的是,在此次攸关董事会改选等重要议题的大会上,人们既没有看到陈天桥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他的举措。盛大与新浪依旧各自为政,很难看出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

但是,盛大和新浪的棋局或者并不像股东大会那样平静。相反,越是平静的海面下往往隐藏着更加汹涌的暗流。此时,人们的疑问已由当初“陈天桥想要干什么?”深化为“陈天桥想要怎么办?”,换句话说,在盛大眼里,如何理顺自己与新浪的关系并有效的运营这种关系,实在是一个日甚一日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清理,也就无所谓盛大“立足中国,依托亚洲,成为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的互动娱乐传媒企业”的战略企图。

收购式成长

盛大与新浪,一个是国内盈利最高的网络企业,一个是影响力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两者的结合,被认为将改写中国互联网历史。但是,如果将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抽离出来,我们会看到,盛大对新浪的收购不过是它一长串资本运作中的一个个案。稍有不同的是,新浪的名气与实力太大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强于盛大。

其实,历史决不单单是巨人之间的握手,盛大的历史更是如此。

在成都,盛大收购了当地某软件开发工作室,并成立了一家技术有限公司,盛大网络控股90%,主要从事网吧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销售;同时收购并成立了两家软件技术发展公司,从事网络游戏的开发。

在深圳,盛大通过合资的形式成立了一家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基于手机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盛大网络控股51%;在上海,盛大还以同样的方式设立了一家从事短信服务的技术发展公司,盛大网络拥有90%股份。与此同时,盛大甚至把中文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归入囊下。

在日本,盛大投资当地的网络游戏公司Botech公司,业内估计该项投资花费为500万美金,在投资后新成立的Botech公司中,盛大控股11.2%;在美国,盛大收购了当今全球两大游戏引擎研发公司之一的Zona公司,并成立了由盛大100%控股的“盛大Zona有限公司”,而国际上另外一家网络游戏引擎研发公司是IBM。

 盛大收购新浪事件 盛大整合新浪的商业逻辑

最经典的还是在韩国,盛大对韩国游戏商Actoz的收购。众所周知,盛大正是通过代理Actoz的网游“传奇”而大发其家的。可是当Actoz把传奇3等热门游戏的运营权卖给大陆其他公司时,羽翼丰满的盛大上演了一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收购大戏。

对于上述企业的收购,盛大一直秉持自己的原则:垂直行业中领先的公司。有人分析,盛大资本运作一般也只投资或收购垂直行业中领先的公司,或是团队完善,或是产品过硬,或是平台渠道见长,这些企业总是具有一个或多个优势,发现了它们后及时将其纳入自己的阵营。然后,盛大会紧紧抓住内容产业中的新的增长点,通过合理地选择投资项目,巩固自身的竞争力。毕竟,国家现在对网络游戏的承认和保护是有限的,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互联网法规,行政手段是受舆论影响最厉害的。舆论的取向可能会让盛大尝到苦果,所以盛大必须考虑得长远一些。

多条腿同时走路

新浪被纳入盛大阵营,既是上述原则的体现,更是陈天桥“互动娱乐帝国之梦”的一个脚注。今年年初,盛大对外界隆重推出自己的IPTV战略,这也就是被陈天桥称为“盒子”的神秘武器:“简单地说,盒子就是一台预装了2套操作系统的PC主机,只不过盒子的接口要多很多,所有与家庭娱乐相关的数码电子产品,都能顺利地连接到盒子上并发挥功能。”

在陈天桥眼里,这个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盒子就是一个集合了新浪、英特尔、微软、长虹甚至广电集团的虚拟产品。所以陈天桥说,收购新浪真的只是盛大战略规划中的一步棋。

这一步棋盛大走得很独到,因为从产业特点来看:在用户一端,网游产业的用户粘度较低;在供应商一端,网游公司对主打游戏具有高度依赖性。这意味着网游产业风险巨大,因此,将积累的雄厚资本进行优化组合,对盛大来说有着一石二鸟的运作效应。盛大的成功,要归于它对暴利行业独有把握;盛大的发展,更离不开对这种业务的搜索。所以,为了能够延续这种“本性”和“本能”,盛大一直在寻找新的100%高速增长的业务模式。

此前,网络游戏让盛大独享了这种速度,但现在随着竞争者蜂拥而至,能否持续高速的发展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调查报告显示,与2003年相比,2004年盛大公司休闲游戏和非游戏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分别增长了24倍和6倍,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也都从2003年的2%以下分别上升到了16.6%和6.6%。

面临产业风险,盛大对出路的寻求是必然的。因此,这就决定了盛大的两个战略目标:首先,优化投资结构和业务结构,实现商业模式的多元化,从而分散风险,取得坚实的发展基础;其次,获得用户界面和渠道,从而扩展用户群,并实现产业链上内容创生环节和用户渠道环节的整合,降低内容提供成本,取得协同效应,向娱乐帝国的目标迈进。在过去的一系列收购中,盛大执行了上述战略,并表现出较强的执行能力。

所以,与其说盛大是在打造互动娱乐帝国,不如说是在坚持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艾瑞市场咨询高级分析师侯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盛大收购新浪并不是以进入其管理层,达到控制新浪为目的,而是看好目前门户网站的发展前景希望可以从中获益,并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无线内容服务。

因为,在任一给定产业中,产业的两端都可以取得很好的利润,但夹在中间的企业却常常是不稳定的,也很难盈利。

作为门户网站,新浪收入来自广告、游戏会员收入和网络增值服务三大业务,但三大业务的赢利能力都受到了考验,而像盛大这样主要依靠游戏会员收入的专业公司上升迅猛,但更多的现金流和相对狭窄的业务范围也形成了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由相对更赚钱的盛大收购新浪,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商业选择,也是防止两家公司同时滑入壕沟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陈天桥自己也说:如果我每年业务还能再增长100%,只要再来五年,盛大就是一个五百亿美元的公司,中国有没有可能会出一个五百亿美元的公司?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样的机会太多了,如果我现在出来重新创业,我依然可以再做出个盛大这样的公司。看来,对于做“中国的迪斯尼”一说,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盛大真正想要复制的,乃是迪斯尼的资本运作模式。

盛大的运营哲学就是,当你在整体布局的时候,抢占点是第一位的,速度要快,而落子时还要沉稳。陈天桥说,作为一盘棋,每个人都希望下不完,什么时候把这个棋下完了,这个企业就倒闭了。而把自己的生意延续下去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给别人注血或输血,从而提高自身的协同作战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1303.html

更多阅读

网络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的非技术逻辑

     说到新媒体,许多人的脑海里挂接的关键字必然是“数字化”、“富媒体”、“移动互联”等等技术概念。百度一下,便可随时查到十多种“新媒体”的名词解释,如“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

领袖中国商业盛典 新一代的商业领袖样式

    2011年CIMA的商业领袖营里面有很多活泼好学的大学生,他们在PK中取得了与全国与全球大学生对话的机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CIMA倡导青年学子需要积极与商业实践沟通,积极参与企业实习,与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YES的黑苹果青

新媒体的商业模式类型 不同类型公司的商业模式设计

在读Kaplan和Norton的著作《专注于战略的组织》的时候,我看到在其中的一章里提到了组织可以用于应对不同市场的三种战略。这些战略是由Treacy和Wiersema在他们的著作《成为市场领导者》中提出的: 产品/服务领先战略

陈天桥退出盛大 为陈天桥的商业模式操点心

如果陈天桥的“大娱乐”战略得以成功实施,以后当一个人要登报发征婚广告时,还可以省点钱,因为描述自己的爱好时,不需要写太多,就两个字—盛大。而这个大娱乐,可以描述为:满足人们8小时以外的生活需求。陈天桥的业务已经包括游戏、文学、

经济新常态的商业思想 毛泽东永垂不朽商业思想

 不止一个企业家发现,逆境中,毛泽东的谋略智慧,成了对付国际竞争的利器。   毛泽东的商业影响力  “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盛大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最喜欢的一句毛泽东名言。  他在上海盛大的办公室里,书架

声明:《盛大收购新浪事件 盛大整合新浪的商业逻辑》为网友巜沒冇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