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8194;子8194;荷
人在职场,最需要的是二等智慧,而非一等聪明。
人在职场,最需要的是二等智慧,而非一等聪明——似乎和“永争第一”的奥运精神有点不符,但绝对是真理。
请不要误认为这是什么潜规则作祟。事实上,在头脑保持清醒的情况下,设想自己站在一个企业的制高点,你一定会对自己曾经洋洋自得地展示无上限智慧的年代而感叹:那时还是太年轻!
做人就要“二”一点,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现在,让我们来展开一下分析。
“二”,恰到好处的代名词
“二”,当作为一个形容词时,常常被用来嘲笑某些脑袋不太灵光的人。不过,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和“一”比起来,“二”才意味着恰到好处?
古人说,大智若愚。那些怀揣着激情和理想进入外企的人,多半都会很快发现自己进入了愚人的包围圈。没有灵感,没有个性,几乎所有人都庸俗到整齐划一。但是下一步,真聪明的人也会很快发现,这些愚人在灵魂深处,个儿顶个儿都不比自己笨。
原因简单得都不需要揭示。越是成熟的企业,其流程规则就越规范,每个人都犹如一台大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无需发光,反倒是照章办事、有良好的配合能力更重要。简单地说就是,在这里,“二等智慧”是需要的资源,“一等智慧”反而容易添乱。
相 信拥有管理经验的主管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宁肯用老实肯干的员工,也不想摊上总是脑袋冒火花,却浑身是刺儿的下属。不要以为在你的上司那里这套理论就不再适 用。事实上,尽管主管作为一个小团队的领头人,没有自己的见地是不行的,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看,你仍然只是个部分,而老板最在意的一定是整体的协调运转和 整体的效益最大化。
那 些与老板的职位更为接近的经理人尤其需要警惕在不由自主中陷入“一等智慧”的陷阱。因为通常情况下,职位越高的人越容易对自己过于自信,不屑于“二”,或 以为别人都真“二”,因而此后的过程可能缤纷多彩,但结果通常是一个:走人。以往人们常常以“功高震主”来解释这一共同结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真实原因 或许在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没有和其他人达成共识。
所以说,最大的敌人总是自己。
记得很多年前就有个对成功人士的调查,发现他们往往是上学时成绩中上等的那批,而不是最好的。就像人们常常认为玉越透明才越好,但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世界上最好的玉是羊脂玉,正是因为它不是最透明的。
无论外企、国企还是民企;无论你是部门主管、副总经理还是合伙人,都同理。
“二”的背后是“一”
但是,千万别以为“二”就容易。
一 言以蔽之,如果没有内在的一等智慧做支撑,“二”就是无价值的。倘若一时不能理解这句话,还是看外企吧。别以为那些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企业傻,事实上他们纳 入旗下的多数都是精英。他们需要的“二”,只是要剔除掉那些过于个性化的智慧,因为这样的智慧通常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属于看上去很炫,但与现有市场并 不搭配,或者难于落实和操作的。此外,大家适当地控制一下自己的光芒,把今天蹿出来的奇特点子和明天蹿出来的梦幻想法控制一下,很重要的一个好处是便于工 作上的互相配合,有利于高效地完成任务。
但适当的创新总是需要的。
这 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真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还没达到“一等智慧”,断然不要放弃继续前进的努力;而如果已经迈上这个台阶,到了需要“二”一点的阶段,也 千万别龟缩过头。从上小学起,老师就教导我们,脑子越用越聪明。如果在懵懂中过于压抑自己的那随时会鼓泡的大脑,没准儿时间长了,就真彻底“泯然众人”, 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请相信,这其中包括你的老板。一个看上去比较靠谱的建议是,在实际工作中向老实肯干迈进,此外的时间让大脑尽情呼吸,随意畅 想。
老板也要“二”
也有人建议,在外打工的时候,用用二等智慧,把一等智慧留到将来,自己创业去。也就是说,做老板时再待发挥。
但 其实仔细想想,做老板也同样需要有“二等智慧”。应该不会有人忘记刘备,刘备是被公认为才华并不横溢的人,却汇聚了一大批能人。至少后半句是所有老板向往 的。其实不管老板本人能力究竟如何,总用比自己差的人对企业来说一定不是好兆头。真正的能人总能像刘备那样,找到比自己更强的人加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来。
这 就需要老板“二”一点。已经被实践所验证的真理是:有才的人总是有个性的,而且往往期待被施以“礼”。而老板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首先容易谁都看不上,大 概这也是很多老板一将难求的原因之一。此外,头上顶着个能干又聪明的老板,经理人或者容易“火拼”智慧,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或者不敢展示自己,事事只是听 吩咐。长此以往,老板的才华被耗尽,完全发挥不了“黄金组合”的功力。
所以,看吧,无论你是正在打工,还是将来去创业做老板,“二”一点都是需要的。所谓适可而止,那些真正具有一等智慧的人所乐于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二等智慧”,反之亦然。所以说,一就是二,二就是一,这就是哲学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