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的价值判断
--抨击民族银行“贱卖”行为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媒体报导:
英国《金融时报》弗朗西斯科8226;格雷拉(Francesco Guerrera)香港2005年12月19日报道:
² 花旗集团(Citigroup)、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以及一个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在内的财团,均已对中国广东发展银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提出逾10亿美元的竞争性出价,后者是首家向外国买家出售多数股权的中国银行。
² 尽管中国银行业体系的状况岌岌可危,但上周提出的上述出价,突显出国内外集团希望抓住此次机会,收购一家中国银行的控股权。
² 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花旗集团已提出大约15亿美元出价,收购广发银行80%的股份,后者是一家国有控股银行,被视为中国问题最多的银行之一,目前正寻求资金以改善其财务状况。
² 据悉,一家由中国保险公司平安保险(Ping An)牵头、包括荷兰银行在内的财团,已对同等规模的股权提出了相似出价。
² 法国兴业银行与中国华文集团(China Huawen Enterprises Development)联手,同样提出以逾10亿美元收购广发银行控股权。中国华文集团是《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旗下的一家国有企业。
² 中国政府已批准外国投资者购入广发银行多数股权,而非通常的20%股权,原因在于该银行迫切需要资金。
² 过去18个月里,数家外资银行业集团纷纷投资于中国的竞争对手,这是由于预计该国新生的中产阶级对银行业务的需求将大幅飙升,这些银行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² 以上出价对广发银行的估值是其账面价值的两倍左右,以国际标准衡量,是一个较高水平。
² 据信,花旗集团的出价附有严格的条件,这是为了获得全面管理控制权,避免遭遇购入国内银行规模较小股权的外国投资者所遇到的问题。
² 私人股本集团新桥资本(Newbridge Capital)等投资者发现,难以推进改革并削减成本。新桥资本此前购入了深圳发展银行(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的控制权(但仍为少数股权)。
很多人都很疑问:进入2005年下半年以来为什么原来的“丑小鸭”的中资银行突然之间变成了“金凤凰”,一夜之间成了外国资本家争抢的“香宝宝”,再看深、沪两市上市银行二级市场的走向,几乎全部上市银行股价一路高歌,从6月底到现在:
ü 浦发银行从7.2元上涨到9.75元,涨幅35.42.%;
ü 华夏银行从3.5元上涨到4.8元,涨幅37%;
ü 民生银行在流通股股东每股获得5.02416股对价后,从4.6元开始上涨,到目前股价仍然4.2元左右,累计涨幅50%左右;
ü 招商银行从5.9上涨到6.6元左右,涨幅11.87%;
ü 深发展从5.4元上涨到6.2元左右,涨幅14.82%;
我们再来看深、沪两市大盘走势:沪市从7月初1030点到现在的1130点,上涨100点,涨幅9.7%;深市从7月初2700点到现在2800点左右,大致上涨也是100点左右,涨幅为3.7%。
以上不难看出同期银行股的涨幅远远高于大盘涨幅。其实早在几个月以前只要关注民族银行业的人都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新加坡磐石基金管理公司通过竞价方式竞得联大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华夏银行2.89亿股权,拍卖价款1011500000元,合计每股价格3.5元。大约20天后首钢总公司等18家转股股东拟将合计5.872亿股非流通法人股协议转让给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三家境外金融机构。其中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拟受让29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02%;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拟受让12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8%;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拟受让171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08%。三家境外金融机构以每股4.5元价格、合计总价款26.424亿元人民币购得华夏银行13.98%的股份,而当时华夏银行二级市场价格仅仅4元人民币左右,稍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会不解,为什么外资比市场价格高出15%左右来购买华夏银行股权,可是如果放到今天别说4.5元,恐怕比这再高出10%也未必能拿到。
在以货币为价值尺度并以货币作为价值支付凭证的经济社会,以货币的储蓄、借贷、交易流通等为最基本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如果将货币比作是社会机体的血液,那么商业银行就是社会机体的心脏。中国银行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与绝大部分发展资本,有着比一般“商业银行信用”更信用安全的信用等级,几乎等同于国家信用。
银行体系是中国社会机体中的最重要最庞大组织之一,这是由50多年中国经济体制演进而决定的。在全民所有、重工业优先发展、高度计划经济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国策和制度时,高管制、高垄断、等同国家信用的银行信用体系,是比较适用有效的选择。四大商业银行体系,正是这种制度下的代表,商业银行不仅是商业性的,同时还承担着多种政府指定性的投放资金输血任务。国内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呆帐黑洞,除了腐败因素以外,事实上也与国有商业银行赋有的政府职能或角色有关。正是因为有国家信用保障,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算呆帐巨大,但经营正常,也深得国人信任,即使到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垄断着国内90%左右的商业银行业务。触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和每个社会群体财产权益及未来利益,影响广泛;每个人或每个经济体,总是渴望得到更多的资金去做更多想做或要做的事情,时刻都有资金融通需求。
因此在中国银行业是大市场、广普性、高影响力的行业。而由于长期国家信用垄断全社会信用,因此银行业行业管制与行业门槛一直非常高,几乎很少有民间组织、民营经济体、个人能够参与并享受银行业告诉增长带来的附加值。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信用实际比国际上任何著名的商业银行的市场信用都安全可靠。换个角度来讲,西方银行等级或价值评估体系,不适合用来评价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这种评价体系肯定会严重低估国内商业银行的真实价值。
进入本世纪后中央政府采取行政措施强行剥离原来政策性形成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2004年中央银行又向商业银行注入近5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掀起了以大规模核销呆坏帐、改组为股份公司、引进海外投资者并到海外上市为主要内容的重大改革。西方的经验或理念似乎成为国内银行业改革的主流方向,这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讲,并不能算是多大的进步。笔者一直认为中资银行必须要彻底进行改革,要通过改革焕发银行的生机,包括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营管理体制、业务营运机制、收入分配体制、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等等,彻底改变目前“官不像官、商不像商”的模样。但是改革绝对不能以牺牲绝大部分人利益、满足少数利益集团利益为主,要尽可能的让度利益给国人,允许并鼓励国人积极参与民族银行业的改造中来,不能简单的认为只有“外国的月亮才最圆”,因为股份制改造、引进海外投资者与公开上市并不是真正建立中国银行业高效服务的最终目标,仅仅是手段和途径。我们必须要牢记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引导并力促建立能够促进民族银行业自我健康发展的科学组织或科学制度。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系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变革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总结经验教训与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探索与发现适合自身的、独创的、先进的方法或模式,而不是照搬照抄、永远步他人的后尘。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决定中资商业银行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垄断价值或稀缺价值、商业信用(几乎等同于国家信用)与市场地位、渠道网络价值(业务延伸、营销等)、资产价值(主要是存款、物业、贷款质量)、人才与社会关系价值、盈利能力与增长潜力等。笔者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要讨论对象,其它商业银行可以近似类推。
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信用,等同于国家信用,如果非用资本充足率来描述的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国际上是最高的,它甚至可以说是无穷大,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资本充足率问题,国家信用完全可以作为核心资本。对呆坏帐率的判断一样,国有银行再高的呆坏帐率,也不影响其商业信用与安全运行,因为有中国国家信用存在。因此中国国有银行的银行信用是国际上最好的。
中国的银行业是国内最好的行业,也是高垄断、高门槛的行业,银行在中国属于特种行业,任何一家不管大小的银行都要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因此银行股份是稀缺商品,银行的控股权更是稀缺商品!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应该支付至少5倍以上溢价,按照2004年四大国有银行总股本6812亿元人民币、折合830亿美元计算,进入中国银行业并力图占有10%市场份额,今天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400亿美元。这个价格仅仅是出于稀缺性、安全性考虑,还未考虑未来民族银行业发展空间,按照现行制度与几十年来历史发展的经验来判断,如果外国银行不是通过收购国内银行的股权来发展在中国的业务的话,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其不可能发展成为象四大国有银行一样规模与影响力的国内银行。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遍步全国,市场信誉无与伦比,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固定资产(帐面价格)主要是物业,占到银行净资产的绝大部分,实际价值增值也很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及客户等社会关系,同样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结合国家信用与稀缺性价值,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净率至少应该是花旗、汇丰的市净率的2-3倍以上,也即绝对市净率超过5—6倍。
四大国有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极高,超过美国平均16%左右的水平,超过花旗、汇丰的两倍,每股净利的相对值也不逊色,但四大国有银行的成长潜力是花旗、汇丰难以比拟的,在市场增长潜力、资产质量改善、管理效率提高等方面,中国四大银行的优势非常明显。从市盈率角度来讲,国有四大银行的股价市盈率,至少应该是花旗、汇丰的2倍以上。
从储蓄存款价值与重置成本的角度,也可以估算国有银行的市场价值。稳定的储蓄存款即是商业银行的财富,大约两倍的储蓄存款资金带来的借贷收益与自由资金相对等,考虑到存贷比,可以估计国有银行的储蓄存款,大约是其市值的2.5—3倍,由此计算工商银行的市值大约16000—2000亿元、建行与中行的市值大约12000—14000亿元。以几十年发展的机会成本折算,四大银行的重置成本,肯定都超过10000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1250亿左右。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场价值,可与花旗银行的2300亿美元相当,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市场价值,超过汇丰银行的11000亿港币。用股价来讲,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价格,至少都应该卖到5-6元以上,当前以2元左右的价格(0.2美元/股)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给海外投资者,是不是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行为之一?难道中国所有的银行的价值总和还不足一个花旗银行?难道2000——3000亿美元就可以收买整个中国的金融业并控制整个中国?
附2004年国有四大银行的基本财务数据(单位:亿元人民币)
数据项目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总资本 2806 1942 2053 1379总资产 56705 39047 42704 40137贷款余额 37052 22255 20716 25900总负债 55038 37100 40377 39357其中:存款余额 50607 34893 33424 34915股东权益 1627 1947 2053 780净利息收入 1131 1003 850 551非利息净收入 164 106 197 71净利润 23 483 209 20利息收入比 93.02% 86.67% 86.71% 80%成本收入比 41.98% 39.17% 40.02 62.53%总资产收益率 1.36% 0.88% 0.61% 0.8%净资产收益率 44.7% 25.40% 10.04 40.96%资本充足率 9.12%(05.6) 11.29% 10.04 核心资本充足率 8.07%(05.6) 8.57% 3.01%不良贷款率 18.99% 3.92% 5.12% 26.73% 总职工人数 376000 310391 18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