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犹豫了几天,最终还是花4800元选择了钢琴。从投资理财角度看,这是一个致命的拐点。
撰稿·胡展奋(主笔)摄影·雍和(专栏摄影家)
不必掩饰对财富的向往。事实上,当对财富的崇尚成为一种风气的时候,没人可以置身风气之外。 问题是,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身处“抑财”的高压之下,以至于我们必须以十余年的致富动员,来撬动三十年的“抑富”教育。 大约1992年前后,上海人的“财商”才刚刚被启动,在这之前,“做生意的”仍然被视作“眼睛红,头发蓬”的另类,社会主流追捧的仍然还是“艺术”和“学术”,我家那架钢琴就是那个时代风气的见证。 1990年底,上海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礼查饭店”开张,1991年开始投入股票买卖的市民现在看来绝对属于“人精”。那认购证最初只是30元一张,1992年的春节前后,儿子刚刚学钢琴,一个银行里的老朋友多次来电,要我替他推销一批认购证,我那时攒足了五千元,准备买琴,朋友说,买它一百张吧!全部买认购证吧!求求你了!不懂股票,我来教你做,原始股至少不亏本!有了钱,开钢琴公司也可以。 我犹豫了几天,总觉得玩股票有一种旧货摊里的馊味道,最终还是花4800元选择了钢琴。从投资理财角度看,这是一个致命的拐点,那时候大家都在起跑线,很多炒股的人最初还不如我有资金,结果呢,别人都“大出来了”,我却巨量缩水。 当然,我们也有理由:投资艺术会有最好的回报。未来的钢琴家是最好的潜力股。 其实挖挖潜意识,是内心深处的虚荣心作怪。我们那代人,久处“批资”的环境,骨子里对那套生活方式羡慕得很,汽车、钢琴、洋酒、洋房——似乎是一种符号,什么符号,那时候还不太清楚,反正意味着一种“等级”,客厅里放一架钢琴,房间似乎马上亮堂了,无形中是不是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品位等级?不要赖,潜意识里是肯定有一点的。 被经济学家称为“报复性消费”的做派,在经历过物质短缺一代人的身上表现得非常夸张,吃的方面,有一次我一口气吃了2听“炼乳”,为什么?小时候没有吃够啊,现在终于可以报复了。钢琴也是一样的道理,明明自己不会弹琴,儿子也不见得有苗头,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报复性”地搬进客厅再说,过把瘾!林徽因的客厅不是有钢琴的吗,徐志摩的家俺虽没去过,但想必一定有,也非有不可! 那,俺怎么可以没有?! 然而偏偏儿子不争气,很多年后他被证明极有“跆拳道”的天分,几乎轻取了黑带二段,并获裁判资格,却无法证明自己有音乐天分,在那些学习钢琴的日子里,我们家愁云密布,杀气腾腾,一想到傅雷当初是怎么雷傅聪的,我俩也相互激励着雷儿子,一直雷到有一天,儿子学习捣毁机器的英国工人,找来汽油要烧掉钢琴,我们才醒悟过来。 那钢琴从此就恐龙一样地晒在客厅,没人理睬,日复一日地提示着我们的理财教训、印证着我们财商的低下和投资笑话。 因为长达16年地盘踞着客厅一隅,使客厅使用率明显降低所造成的损失更是罄竹难书,2008年8月,忍无可忍的我终于把它卖了,最好的卖价也只有2500元。如果4800元是它的“发行价”,那么如今它已经“跌破发行价”(破发)52%! “施特劳斯”牌的1.17米钢琴,买入价是4800元,如果这笔钱买的是认购证(30元/张),那么就是160张。设:我因为不懂股票而专事“飘”认购证(认购证公开发行两个月后,自由交易价就炒到1万元一张),以每张认购证均价8000元结算,就是128万元!以当时的物价,的确可以开钢琴公司了。 我的历史将完全改写。 虽然“改写”后的历史也会充满变数,说不定因为暴富而骄奢淫逸地长眠在某地,但毕竟我丧失了一次“改写”的机会。 人生的精彩在于过程,三十年的精彩,在于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