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三)



2、“十一五”时期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2.1  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有望全部上市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步伐。在补充资本金、资产剥离、发行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等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顺利完成。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实现在香港上市,中国银行有望近期上市。股份制改造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完善,上市使得商业银行通过接受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督,不断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并更加注重资本市场的约束;

2.2  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首度入股光大银行算起,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今年正好进入了第10个年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内,中国的16家银行接受了19家境外金融机构不同程度的入股,总投资近165亿美元。外资从一开始的探路式财务投资人,慢慢转化成参与实质经营管理的战略投资人,他们在掘金中国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中国的银行业生态法律法规……2005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出让股权的总标的金额已超过200亿美元。笔者以为从2006年开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已然是作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几乎必然步骤,也将成为国际金融圈的最大热点,不过从步伐上看在整个“十一五”时期会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06年中国银行业“能够卖的”和“可以卖的”资产目前已经让外资参股得差不多了,到2007年,中资银行剩下的可能是外方不愿意接受的、或者我们不愿意卖给外方的部分,到时候速度将会下降,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而中资商业银行引入外方高层管理者,将改变中资商业银行惯性思维和行为,有利于改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健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总之,随着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对中资商业银行参股的增加,将使中资商业银行的微观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个有利于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微观体制将进一步完善。

(以上论述中所涉及到数字来源于中国银监会对外公布数字整理)

(以下图表中数字来源也是依据中国银监会对外公布数字整理)

 

 

2.3  国际银行的本土化和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都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外资在中资银行参股比例的不断上升,外资银行在中资银行的话语权大大提升。将转型中的中资银行作为重要收购目标与这一群体的客户基础和战略规划有着直接关系。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趋势看,未来3-5年它开拓市场的重点必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许多股份制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述地区,这有助于外资通过参股触及这些地区高端客户。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选择入股的股份制银行本身资金的规模比较适中,资产规模也不大,资产质量相对较好,资产负债表比较干净,便于外资银行的介入。汇丰与交行、花旗与浦发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的合作是外资银行参股战略考虑的一个典型案例。有着技术、产品优势的外资银行,利用中方伙伴的优势完全本土化,无论是在业务领域、还是地域范围和服务对象都将进一步扩大,这无疑对于完全的中资银行形成强大的威胁;

同时,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同时,对中小金融机构加以合并组建金融集团,银行资本金和其经营范围的迅速扩大,以及利率、汇率的不断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将大大提升,这一切都为中资银行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到“十一五”中后期,部分中资银行出于竞争和发展考虑将脱颖而出,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2.4  中国银行业内部经营管理将发生巨变

u      不断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个人金融业务、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比重不断上升

u      收益结构得到改变==》投资银行等表外业务收益占比将不断上升

u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

u      数据分析和挖掘 ==》发展各种精细化管理策略

u      现代化的信息系统 ==》自动化加智能化的管理和生产

结果:

u      金融监管由严格到放松,由微观到宏观

u      全球范围强力扩充和混业经营

u      充分发挥了人、财、物、数据和信息等资源的效用

u      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2.5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

我国金融资产构成图

(以上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银监会对外公布数据整理)

纵观上三个“五年计划”期(“七五”、“八五”、“九五”)银行业资产变化,我们不难看到:将2000年与1986年相比较,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增长了11.5倍;若与1991年比,资产增长了4倍。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8月金融公告)

上图反映了“十五”时期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变化,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5.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9.15万亿元,增长17.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49万亿元,增长24.4%;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8万亿元,增长19.9%;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44万亿元,增长20%。仅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五”期间总资产增加预计达近8万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6.7%.

由此可以看出,从1811-2001美国银行数量的变化经历两个时期的剧变,但总体趋势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数量逐渐减少、银行资产不断增加。仅仅花旗集团资产为14841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期总资产的65%。

(以上数据来源于《世华咨询》2002年《世界金融业发展分析报告》)

根据“八五”、“九五”、“十五”数据变化,笔者以为“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以及银行业兼并收购和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未来3-5年将是中资商业银行飞速发展的时期。外资的参股、民营资本的进入、银行的上市、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金融债券的发行、银行业的混业经营等等使得商业银行经历前所未有的最好环境,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溢价发行使得商业银行净资产大幅度提高。保守测算到“十一五”结束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总资产额将达到100万亿以上,相当于2001年末美国银行业总资产64万亿人民币的156%。

2.6  银行整体盈利水平大幅度提升,总体资产状况得到更本性改观。

2.6.1  银行利润有望得到大幅度提升。

2005年7月期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综合数据显示:

ü         2004年,全球银行业利润水平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1000家大银行的税前利润总和从上年的4174亿美元大幅增加到5441亿美元,增幅30.3%;

ü         入围的197家美国银行的税前利润达到1515亿美元,占到1000家银行利润总额的27.9%;

ü         入围的294家欧盟银行创造的利润达2153亿美元,占1000家银行利润总额的39.6%;

ü        入围的106家日本银行的资产占1000家银行的13.2%,而利润仅占5.95%。

以上可以看出全球大银行的盈利能力非常高,根据公布数据计算全球前100家银行资产盈利率在1%左右,而我国截至2005年9月底数据显示仅仅为平局0.2%;2004年全球银行年实现利润增长幅度在30%左右,而我国情况参见下图:

(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公告数据整理)

上图显示2000年与1986年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增长了11.5倍,利润只增长了26亿元;若与1991年比,资产增长了4倍,利润则下降了50%。

进入“十五”期间,中国银行业财务状况出现持续好转状况。据统计,1985年到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实现利润4074亿元;2002年四大行合计盈利302亿元,比2001年多盈利71亿元。另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披露,2004年末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税前)930亿元,比2003年增加620亿,增幅达200%。

目前我国银行业年总资产收益率大约在0.3%左右。根据目前银行业发展势头和未来整个金融混业经营、银行业精细化管理、生态化经营的出现,假设到“十一五”末时银行业境内外资产总额达到100万亿,那么按照0.5%的总资产收益率计算,预计到“十一五”末我国银行业年实现账面利润有望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4年末美国前197家银行税前利润1515亿美元的41%、欧盟前294家银行利润总额2153亿美元的29%,比“十五”期末增加约4000亿元。此时我国银行在全球银行中的排名会大大提升。

2.6.2  银行资产质量得到很大改观。

 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三)

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情况(资料来源依据中国银监会公布数据整理)

 

 

 

 

上图显示截至2004年9月末,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在15%左右,可是到了2005年9月末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6998亿元,比年初下降41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37%,比年初下降4.39个百分点。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596亿元,比年初减少365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1%,比年初下降4.7个百分点;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02亿元,比年初减少47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03%,比年初下降2.59个百分点。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明显好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参见下图)

根据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预计到“十一五”结束时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全国所有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望控制到10%左右。

2.6.3  银行股将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高价绩优篮筹股。

在境外资本市场银行股历来是高价绩优篮筹股,但目前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五家银行情况却不尽然,无论净值、市值、每股盈利、二级市场价格都无法与境外国际银行相提并论。

银行股行情(2005.10.31.15:00)

银行股综合财务指标评测(2005年9月30日)

选择每股收益率增长最高的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与渣打银行的同期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相比(见下图),发现渣打银行的价格相当于浦发银行的19.16倍、相当于华夏银行的37.7倍。

花旗银行集团近5年股价上涨1倍,而PE连续多年比较平稳,说明花旗股票确是绩优大蓝筹股,而非一般炒作性股票,这与花旗对自身股票内在质量的贡献,和对股价的维护是绝对分不开的。

 

花旗股价十年走势图(经过复权处理)

                 

资料来源:http://www.citigroup.com提供十年股价图

 

银行股价的变动与其核心资本、资产、收益及资产质量等数据指标密切相关,笔者试图想推断:当我国银行业“十一五”或者更远一点时候,其资产收益率赶上或者接近目前世界大银行水平即1%时,其银行股的市场交易价格可否也能赶上世界水平。

以上假设并非空想,是依据那么五年也或更长一点时候我国银行股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将增长20倍以上。

2.7  银行业利润来源发生很大的变化

随着整体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十一五”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收入将会下降,这是非常根本的变化。

中国目前银行业利润的80%来自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和存款利差,笔者预计到2010年“十一五”结束时,这两项业务占银行利润的总量从80%下降到40%左右,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的信贷,个人信贷目前只占银行利率的4%左右,未来五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个人信贷比例有望达到15%左右;

从1996年至2002年2月,央行先后八次降息,我国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这说明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利差收入在收入来源中的占比必然呈下降趋势。中间业务所形成的非利息收入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占收入来源近60%,而我国仅10%左右。未来3-5年时间中间业务的创新将是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必然选择,预计到2010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比例有望达到20%;

到2010年,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到全行业贷款的比例有望达到10%左右,占到信贷资产利润的25%以上。

总之,在总体效益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未来几年中资商业银行的业务构成和利润构成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传统对公业务利润在总量依然增长的情况下,其占比在中长期将逐步下降;另一方面,个人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代收代付业务、小型企业信贷业务将会发展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并且各家银行对个人高端客户的争夺将更为激烈

(以上所涉及的数据均来自《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2002年)

3、“十一五”时期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

3.1 新型风险不断出现,一些传统不可保风险正在成为可保风险

今天,当人类正在步入新世纪的时候,发现他们正面临着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经济集中度和关联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遭受巨大财产损失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已经和正在带来日益严重的风险,如核泄漏、计算机系统故障、遗传和基因技术的滥用、新型材料的污染,等等;社会法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向政府和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型经营风险;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和金融工具及技术的创新,既促进了资本的合理流动,又带来了出现空前金融动荡的危险;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和知识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利用高技术犯罪的巨大隐患;国际分工可以使消费者得到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埋下了国民经济被他国操纵的种子;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类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性的老龄化问题,加重了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费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了对基础设施、交通、文化和各种消费品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和历史及传统的认识相比,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容和含义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因此“十一五”期间中国保险业必将从世界的、动态的角度去全面理解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寻求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3.2  巨灾风险加大,保险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所生活的星球遭受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带来的严重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这10年里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所带来的损失大约相当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总和。1992年、1999年的保险损失额分别达到了324亿美元和286亿美元。造成巨灾频繁发生的原因既有地震、风暴、洪水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和卫星损失等,其间接因素还包括人口密度增大、受灾地区保险价值增高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于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保险损失,而且向整个国际保险业提出了一个如何应对这类风险的全新课题。

巨灾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我国也非常明显,这无疑给我国“十一五”期间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挑战的中国保险市场,则显出有效承保能力严重不足。为此新的五年计划时期,必将伴随的是更新的保险创新,不仅仅是产品、体制,更主要的是理念和意识;

3.3  保险证券化方兴未艾

由于前面指出的承保风险特别是巨灾风险的增加,使保险业的有效承保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保险人可用于承保的资本金不足。为提高保险人的承保能力,降低承保风险,“十一五”期间,保险人、再保险人和投资银行必将把目光更集中于有着巨大资本容量的资本市场,联手开发诸如保险期权、巨灾债券等新型金融产品,既从资本市场上获取大量的资金,又通过将保险市场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上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保险的证券化,将对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保险证券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可以吸引大量资本流向保险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风险独立的投资渠道,对改善金融市场的资本构成,促进资本的有效流动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3.4  保险业并购和重组加剧,大型跨国多元化金融服务集团出现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金融保险业开始了空前的资本大流动、大合并、大重组,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能在这样一个金融保险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国际化,金融保险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世界里占有一席生存空间。

保险机构的资本规模是决定其竞争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没有足够资本实力的金融保险企业可以说是无法到国际金融市场上一展身手的。因此,目前很多金融保险机构往往是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组建起新的金融集团,迅速实现资本的扩张。例如美国花旗公司1998年4月6日与旅行者保险集团合并后组成的花旗集团,使其当年在世界500强的排名(按营业收入)由1997年的第58位跃升为2004年第1位,确立了它在国际金融服务集团中的领头地位。花旗集团的发展历史恰好反映了百年来、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金融业由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如今混业经营的历史变迁。

3.5  保险监管的国际化和放松监管是必然趋势

“十一五“期间保险资本和服务的国际化,必然导致保险监管国际化的不断提高,其核心是要解决监管的协调化和相互认可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过去对保险业采取严格监管的国家还是采取相对宽松式监管的国家,目前都出现了放松监管的趋势,保险监管开始了由事前监管为主向事后监管为主、由合同条款和价格监管为主向偿付能力监管为主的转变。从我国来看那些曾经身处高度保护、严格监管市场中的保险公司,随着未来3-5年自由化和放松监管趋势的发展,会面临无数全新的挑战,随之更多现代化的费率厘定、准备金提取、承保、营销以及其它管理手段将应用到保险经营当中。总之一个自由化程度更高的保险市场会给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带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十一五”明天。

3.6  产品导向的经营理念向顾客导向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自保险业诞生后的数百年来,也和许多其它产业和服务业一样,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遵循的是产品导向的经营理念,也就是说保险人适合经营什么产品、能够经营什么产品就经营什么产品。这种经营理念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应该说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随着近20-30年来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保险需求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对新型产品和新型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涌现。为适应保险需求所出现的新变化,国际保险业正在努力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开始了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战略大转移。在这次大转移中,新的保险产品、新的服务方式层出不穷,例如个人寿险方面的利率感应型保单、投资连结型保单,家庭财产险方面的巨灾保险,各种新型的职业责任保险,财务再保险安排,保险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等。

可以断言,保险经营理念的这种转变在“十一五”期间也将会更快速、更深入地遍及我国保险业。

3.7  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保险业“十一五”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正在引起保险业的一场新的革命,保险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其中所蕴含的商机已被越来越多的保险人和保险中介机构所意识到。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提供保险咨询和销售保单的网站在欧美大量涌现,网上保险业务激增。目前,保险业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所开发的新的保险业电子商务模式包括:

ü        保险公司网站,旨在宣传公司产品和服务,销售保险产品,提供咨询、索赔等保险服务;

ü        网上保险超市,这是由独立的服务商为保险人和顾客提供的一个交易场所,它提供了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信息,为顾客和保险中介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完成交易的渠道;

ü        网上金融超市,在这类和网上保险超市有些类似的市场上,顾客可以享受到金融超市提供的集储蓄、信贷、结算、投资、保险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一条龙”服务;

ü        网上风险交易市场,这是由充当经纪人的网络服务商开设的为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公司客户相互寻求风险交换的网上市场;

ü        网上风险拍卖市场,客户通过这种B2B商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来处置自身的风险,这是一种真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商务模式。毋庸置疑,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保险业电子商务必将会出现我们今天甚至不敢想象的新的商业模式。

3.8  全球化的保险和我国保险业的全球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的保险业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意味着地理位置对保险人、保险中介人、监管部门和顾客来说,越来越不重要了。导致保险全球化的本质原因是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公司希望能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它的保险计划,对巨灾保险的需求导致保险人和再保险人去利用国际保险资本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其次,保险人出于自身的原因,也迫切需要在国际范围内需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加快了国际化的趋势。未来3-5年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建立国际化的保险集团,在国际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的保险服务。这将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4、经济的全球化、金融的一体化与资本的自由流动加速

4.1  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秩序

中国金融在未来的3-5年里将面临来自国际政治经济的挑战。在过去的26年里,中国经济随着改革与开放已经与国际市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分析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向,必须认清现在的国际金融秩序与全球化的关系:国际经济秩序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支撑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成长20多年之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的直接后果是发达国家的汇率由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浮动汇率的采用又直接导致了发达国家主导的金融自由化;而金融自由化推动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过程以生产与贸易的扩张为代表的第一阶段向以金融与财政的扩张为代表的第二阶段过渡;金融扩张又直接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出现。简言之,未来3-5年的国际金融秩序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秩序。

4.2  跨境资本交易限制将放宽,资本自由流动将逐步变为现实

“十一五”期间,随着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我国金融市场功能将会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将不断提高;为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奠定坚实的基础。预计“十一五”期间将放宽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放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的比例限制;放宽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比例限制;拓宽境内外汇资金投资渠道,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

4.3  人民币升值将成为必然趋势

当中国政府在2005年7月22日宣布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而是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并将固定汇率小幅提高2%时,全世界的金融市场都迅速做出了反应,石油、黄金、铜等以美元标价的资产纷纷以爆涨报收。

今年以来,QFII大举吸纳中国的国债、可转债和股票,在上市公司目前公布的三季度报告中,QFII大幅增仓;进入2005年以来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呼声此起彼伏,并且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有些外资纷纷高价受让中资银行股权,比如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三家境外金融机构2005年10月17日以2.72亿欧元受让华夏银行合计5.872亿股非流通法人股,每股受让价格达0.463欧元,折合人民币4.6元,而同时间华夏银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仅仅4.3元人民币。外资在看好中资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同时,也预期人民币未来的升值空间。

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为什么是8.1比1而不是5比1或其他?人民币汇率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目前人民币汇率并未实现市场条件下的自由浮动,而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实长期以来,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例如在中国一份报纸1元人民币,美国一份报纸1美元;中国一个汉堡包1元人民币,而美国一个汉堡包1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原理,真实的汇率可能是1比1。当然,汇率的形成机制很复杂,但相同的购买力至少证明,人民币被低估了。

人民币被低估,必然导致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套利,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套利的热钱。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分析未来3-5年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5.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3-5年的发展趋势

5.1  加强法制,放松管制。

u      首先,现在市场行情持续五年低迷,为激活资本市场,管理层必然会在进一步规范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采取更为务实和灵活的管制政策;

u      其次,国际资本市场自由化、国际一体化的潮流,适当放松对资本市场的法律管制,逐步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稳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5.2  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将有适当放松:

u      企业的上市、融资将建立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

u      放宽对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我国资本市场将适应历史潮流,逐步实现银证合一;

u      收购、兼并的方式更趋多样化,限制条件进一步减少;

u      放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法律限制;

u      完善相关立法,实现中介机构执业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

u      针对目前中介机构自律机制薄弱、缺乏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的有效制约的情况,国家将完善与投资银行、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相关的立法,对损害投资者利益、挪用投资者资金、弄虚作假、信息披露不真实和执业不公正等现象进行法律约束。

5.3  资本市场日益成熟。

未来3-5年,资本市场的走势特征将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u      市场投资者的力量大大加强,如各类投资基金、银行和大型金融集团、保险公司、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私募资金、各类投资公司、各种类型的企业法人等等;

u      资本市场的波动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u      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将逐步加强;

u      “政策市”的特征将有所弱化,“机构市”特征将有所加强;

u      投资理念将从盲目投机型向价值投资型转换;

u      金融衍生交易品种将不断涌现;

u      五年后中国股票市场将可能不再由非流通股;

u      股票市场波动不再像以前那样剧烈,稳中上涨将是未来几年股票市场走势的主基调。毕竟“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是贯穿“十一五”的主基调,一个稳定上升的股市符合各方的利益,暴涨暴跌都是有害的。在《公司法》、《证券法》完成修正后,市场也要相应的调整,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调整到位之后,又会有一波比较大的牛市行情,所以,随着加入WTO,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的资本市场接轨之后,一个欣欣向荣的、比较规范的、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5.4  债券市场快速成长,直接融资的比例将大幅度上升。

2004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继续健康发展,市场债券存量、债券发行量继续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快速增长,市场交易量保持较大规模。

首先,债券发行量继续增长。2004年初至2005年3月末,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债券35617.3亿元,同比增加15356.68亿元。其中,发行国债5013.9亿元、央行票据24367.3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5148亿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1088.1亿元。债券存量大幅增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5年3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存量达52143.42亿元,比2003年末增加18591.83亿元,增长35.65%。其中,国债20294.96亿元,央行票据15568.34亿元,金融债15414.97亿元,企业债865.15亿元。债券交易主体数量快速增长,类型日益多样化。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保持了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投资者日益丰富,资金集合型投资主体增速加快。

其次市场参与者主体发生变化。截至2005年3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市场参与者5596家,比2003年末增加1613家,其类型包括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各种机构,债券成交量保持较大规模。目前,从我国金融资产的状况来看,商业银行掌握的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总量的90%以上,商业银行成为货币市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为了防止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业,维护金融稳定,“十一五“期间货币市场:

u      培育和发展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机构投资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u      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u      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产品不断退出,并逐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

u      金融机构一般性金融债券、次级债券发行将会加速,从而使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主动负债工具,改善其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状况;

u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望在未来1-2年内实施;

u      国际开发机构有望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u      大力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未来3-5年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

u      债券远期和借贷业务等金融衍生产品将推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

u      市场合格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各种形式设立多样化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货币市场。

(以上文献引用数据来源:2005年5月10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士余的讲话整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1766.html

更多阅读

商务谈判的基本步骤 谈判的奥步识别(三)

本篇文章将与大家分享谈判的奥步识别(三)。奥步五:以逸待劳一般来说,甲乙两方谈判,在谈判地点的选择上面,有时候需要去甲方地点,有时候去乙方地点,其实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有些国内跨省谈判,或者跨国谈判,往往需要长途跋涉前往对方所在地

创业启示:永和豆浆的喜与忧(三)

 “南昌诉讼”和“宁波诉讼”的失利是对上海弘奇公司的沉重打击,它不但表明上海弘奇公司在当地的加盟计划受到严重阻碍,也标志着其品牌保护战略的严重挫折!分析这两起案件的败因,作者则认为,除了通常所遇到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外,上海

声明:《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三)》为网友慢慢地学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