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品牌,家族企业的典范――索尼,是否就此陨落?
掌门易位,索尼偏轨
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特丽珑"彩色电视机等产品为1946年创立的索尼全球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因此,索尼在全球成就了"触动消费者心弦"产品的傲人成就,成为日本乃至全球知名企业。
但随着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先生的辞世,新帅掌门人出井伸之的掌权,索尼似乎进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质量难保,雄风不再
2005年先陷入" CCD危机",刚脱身,多款数码相机在浙江遇全面封杀,质量问题使索尼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一落千丈,而索尼在事发时坚不认错的态度引起消费者对于索尼产品及品牌的重新审读。
加上电视价格的持续下滑及开发PlayStation 3游戏机带来的巨额支出,索尼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46%。加上第一季度的亏损,索尼创下了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历史,亏损金额也增至5.33亿美元。
质量问题至消费者信息程度降低,从而引发市场的全面亏损,难题致索尼盛极而衰。
索尼一直是高质量的代名词,但质优光环之下仍有消费者愿其支付高价来购买其产品。但数码相机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极有可能引发消费者对索尼品牌价值的怀疑,面这种怀疑的态度甚至会延伸到公司的其他产品,如索尼电视机和PSP游戏。
曾经,不拘泥于现有的技术、独立研究开发出前所未有、"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创造全新的市场与需求理念使索尼奠定了消费电子市场王者地位,然而,今日的索尼却深陷质量难关,无法抽脚。
当品牌价值失去光环后,索尼也就失去了其最后的救命稻草。那么根就受三星、松下、夏普等围攻的索尼颓势将继续延续。
立足长远,稳中求变
成功往往在一念间,但规避,似乎难以坚守。
在一堆废墟中成长起来的索尼,经历了从无到有,兴盛伴随成长使Sony这一标识至今全球闻名,但长远发展政策上的失误使索尼从突然壮年跃入步履蹒跚的老年期。究竟如何才能尽量避免“索尼式”的悲剧,使企业健康向上发展呢?
首先,企业发展需重视消费需求与心理
企业的最终利益来源是市场,而决定市场的是消费者。如果企业盲目追究数字上的规模(企业扩张)而忽视消费感受,那么,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一文不值了,无人购买的产品又如何为企业捞回成本直至盈利呢。
其次,企业长远发展需坚守原则企业走下坡路的征兆之一就是,不停地更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公司与原先发展策略上的背道而驰―――所谓的转型行动。盛大的传奇免费却换来与预期全然不同的市场效果、奥克斯造汽车一进一出,除了瞎折腾就是赔钱。
最后,预祝索尼能在以往的发展道路上摆脱"旧毒瘤",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