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呼声不绝于耳,但由于现行信贷体制对民营企业仍存在信贷岐视,加之民营企业大多在创业之初的起步阶段,风险大底子薄,广泛获得贷款支持的难度很大。企业求资若渴,银行告贷无门,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进程。
一、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1、民营企业的资信评级普遍较低。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各县级行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信用等级必须达到A级以上,新增贷款都要报上级行审批。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亏损企业多,风险程度大,守信纪录不良,因此,信用评级普遍较低,不能越过银行贷款制度的最低门槛。
2、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难以达标。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信息缺乏透明度,缺少金融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增加了银行了解企业财务的难度,银行目前在审查环节加强了风险防范,加大了民营企业贷款的难度。很多民营企业报表不真实,设置风套账,使银行很难把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人为造成加剧信息不对称,许多贷款申请不能顺利通过审核,在表面上形成银行惧贷和拒贷的现象。 3、民营企业的抵押担保存在困难。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有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较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很大,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顾虑重重,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多选择抵押贷款或抵押加担保贷款方式。相应带来了抵押担保难的问题。银行认可的能够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有限,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较小。并且抵押担保作为涉法手续较为复杂,评估、登记、保险、公证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贷款成本居高不下,得到贷款不能取得预期的收益,使民营企业对贷款望而生畏,贷款的积极性大受影响。 4、民营企业的金融知识极为贫乏。特别是在内地,很多民营企业主是农民成长而来,缺乏财经知识,不懂资金运作,不会与银行打交道,不能及时建立信贷关系,不知道按时报送财务报表,一遇资金紧张就束手无策。他们不能主动适应银行的审贷方式和程序,更不懂寻求承兑汇票、贴现等新的货币信用工具,在融资上困难重重。 5、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暂时缺位。在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但还暂时没有配套的细化扶持举措,拿企业贷款难来说,民营企业存在极大的资金瓶颈,各商业银行却行动迟缓,没有根据民营企业的具体特点来设计信贷制度和新型产品,各项信贷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订,缺乏信贷资金流向民营企业的渠道和倾斜政策。二、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民营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银行极具潜力的效益增长点,为了实现银企双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扶持,尽快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困扰。
1、改革信贷体制,下放信贷审批权限。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经营模式,对基层县支行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由客户申贷为主转变为主动营销优良客户,实现信贷资源的被动配置向自觉配置转变,把无差别的资金供给转变为多样性差别化服务,实现金融资产规模数量管理向质量效益分类管理转变。 2、疏导货币政策,加大信贷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尽快制订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具体措施,在注意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针对民营企业的借款特点,开办创新业务品种,在合理的授信额度内,实现随借随贷,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3、改进金融服务,实行倾斜政策扶持。金融部门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特点,推出灵活多样的结算工具,畅通汇路,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应尽快对民营企业开办票据承兑与贴现、保理、信用证等新的服务项目,使新业务在开办之初就不以企业经营方式分类;开展各类中间业务,发展个性化理财和差异化服务,对民营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4、改善信用环境,密切银企合作关系。商业银行要主动指导民营企业提高资信等级,加大对逃废债行为的惩治,通过舆论导向、经济制裁、法律追究等有效手段,保全信贷资产。在改善信用环境的条件下,密切银企合作关系,以互信互利为原则开展银企协作,民营企业要用诚实守信的实际行动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珍惜自己的信用资源,寻求满意的主办银行长期合作,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极后果,要想方设法改善自己的信用记录,用良好的信誉提高企业资信水平,以换取长期的金融支持和急需的资金融通。 5、探索中介服务,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现状,各地要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民营企业担保制度,探索中介服务,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配合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不断扩大保证范围,放宽保证对象,简化担保手续,提升银行融资意愿,用市场化运作来消除民营企业融资的门槛障碍,从而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为地方经济快速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