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中引述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话说:投资好比打棒球,要想击球成功,就必须挥棒,这可能会击好球,也可能会失败。当你手执球棒时,不必考虑每一个投球。换言之,不必对每种股票或每次投资机会都了如指掌,假如有些股票没有购买而升值极快,也不必为此扼腕叹息。一生中,只要击出二十几个好球足矣!
![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 关于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45757596324.jpeg)
而股市中好多人致力于追求短线黑马,有的甚至一月就击出二十几个球(当然不一定是好球),为某段行情捉住某只黑马而沾沾自喜,然而经过一轮行情的整个过程(启动、高潮、暴跌)下来,回头一看发现所得却寥寥无几,大多数投资还是亏损。此时这些投资者就应该好好深刻反省。 笔者认为以价值发现为基础来指导投资决策,并适当结合价值创造思维,以中长线投资方式,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一. 价值发现:如果某公司随着业绩的增长,盈利分配(或不分配)会形成公司积累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加,及公司利用合理负债率的“杠杆作用”,使得公司的总资产也随之增长,从而造成公司“资产价值”的提高。以这种增长和提高来预期公司价值的增长,我们可以称其为:“价值发现”。 一只股票的“价值发现”之所以被称为“发现”,是源于我们对其可预见的未来 (不能太长)有根据的测算而并非凭空臆想。它不仅为股价上涨提供了一个有根据且理论化的基础和风险防范的最高上限和时间空间,也能告诉我们股价下跌的价值底限。 例如2003年初上证指数下跌至1400点左右,我通过资料收集与统计(当然对收集的资料要筛选),测算出了000542的理论价值。从正规媒体获得准确的信息:2001年底从“TCL移动”传出好消息,TCL手机去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利润达到3个多亿。而就在一年前,TCL手机的年销售额才3个亿。如此一来,TCL手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手机第一品牌。2001年一季度TCL手机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3个月的销售回款超过去年全年销售额的总和,4月分销售收入达1.2亿元,销售回款更达1.7亿元。000542 TCL通讯拥有TCL移动40%的股权,2001年可以获得手机提供的1.2亿的利润,而其总股本为18810。88万股,则每股可获得移动提供的0.64元的收益;而2002年按保守估计手机将为000542增加1元每股的收益,按20倍市盈率计算,20元的股价应该问题不大,而当时12元多的股价明显偏低,结合当时大盘所处低位及该股明显有资金在底部吸纳,所以笔者在12-13元重仓介入,而上半年最高价为19.91元,与预测的20元相差无几,所以笔者在19.6元附近清出,此过程就是一价值发现的成功例子。 挖掘价值发现公司的几要素为:主营业务突出,主营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较大;行业独特,最好具有垄断性;股本不要太大,有持续扩展的能力;公司的人文形象可以适当参考,实际就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中长线投资上市公司高速发展段,直至成功把握其价值发现的整个过程。 二. 价值创造: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及股市上题材、概念的炒作,价值创造就是对它的最好描述。相对于“发现”来说,“创造”是个互动的过程,有主观价值创造(题材、概念的炒作,如网络概念、纳米概念、基因工程概念等)客观价值创造(实质性的资产重组,转型换代等)。如2000年初,只要沾上网络二字,就鸡犬升天,凭空实行了价值主观创造,国外某些利润亏损严重的网络公司如亚马逊公司股价却高高在上,完全脱离了实际,结果当然也就是水中花,空中楼阁而已。如果主观价值创造过了头,当然后面将是一漫长的“价值回归”过程,就象Nasdq指数从5000点暴跌至现在的1300点左右一样。 而对于客观价值创造,即公司进行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完成产业的转型或者升级换代,从而为公司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同时也就是一客观价值创造的过程,也必将推动二记市场股价的连续上涨。如上海本地股600825华联超市(原时装股份),从一时装销售公司通过实质性资产重组转型为一超大性连锁超市,截止2001年底华联超市已有门店818家,其远期规划是2005年底达到5000家。华联超市提出的口号为“比竞争对手的成本更低!”这样华联超市以先进的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降低成本,具有其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竞争力与资源,其属下78%的加盟店的加盟方式也是一价值创造的正确战略决策。美国沃尔玛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值公司,也从另一侧面可以深入发现并创造华联超市的价值。笔者曾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达近二年,享受了股价从11元涨至30元的快感,当时按我测算30元以上的股价为其公司短中线价值创造的顶峰值,于30元成功撤出。 挖掘客观价值创造公司的几要素:股本越小,资产重组机会越大;主营不突出,业绩很一般甚至亏损,客观上主观上要求重组的欲望较强;主管上级单位实力较强,这样有实质性重组可能;应该中长线投资其高速发展、扩展段,享受其高速发展的黄金发展收益。 有人说“长线是金,中线是银”,我对此话的理解是:在大势中向好拐点出现时,大盘位于收益大大超过风险的位置下,选择正处于高速发展段的上市公司,在低风险处买入,一路持有伴随该公司的高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直至初露衰退期,月满则亏,当该公司进入盛极的时候也就代表下坡路的开始,退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