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 银行仍挑供应链金融大梁



     成本和风险挑战

  日前,由《中国经营报》联合平安银行等机构在深圳共同发布了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系平安银行与《中国经营报》、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中华商务网、《现代物流报》、华南理工大学供应链整合与创新服务研究所及精确市场研究集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金融)调查”活动成果。调查历时半年,参与调查的821家企业,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医药、零售、煤炭、钢铁、汽车及等多个行业,以制造业和流通行业为主。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市场年平均成长率为10%~30%,发展中国家为20%~25%。此次调查显示,国内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相比差距较大。业界人士认为,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而银行仍担当供应链融资的主角。

  成本和风险是突出问题

  201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环境下,企业同时又面临着不断攀升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日益白热化的行业竞争等问题。

 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 银行仍挑供应链金融大梁
  “以前控制物流成本差不多在百分之一,超过百分之一是不合理的;现在的(物流成本)要高很多了,最近两年显著增加了公司的负担。药价在降,运营成本也在升高。油价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上涨,还有原料成本也在上涨。”某上市制药公司的财务主管一语点出了目前国内多数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59%的受访企业认为,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周期性行业如钢铁、煤炭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政策调控等原因,竞争较其他行业尤为激烈。企业明显感受到成本压力,有95%的受访企业认为成本是非常重要(47%)或比较重要(48%)的考虑因素。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较中小企业明显。成本压力也可从企业去年的净利润率得到印证。有15%左右的受访企业去年处于亏损的状态。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亏损的比例要高。

  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水造成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的零部件短缺,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也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和积极应对供应链运转中的相关风险。

  从调查结果的总体来看,供货风险是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风险,其次为与生产安全、运输安全、产品本身的安全性等相关的安全风险及受政策法律法规、环保要求等影响的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将政策风险列为与供货风险同等程度的影响要素,而在医药行业,安全风险被列为影响客户关系管理的首要风险要素。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时刻存在。

  受访企业的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开始在风险识别、风险规避或风险监控上有所动作;有38%的企业已开始进行思考如何管理风险;只有不到一成的企业还未有任何动作。大型企业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要远远领先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在风险识别、规避或监控上开展行动的比例占受访企业的75%左右,而中小型企业的比例仅约为47%。

  阻碍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很多,而体制性因素是首因,这其中包括企业高层对供应链管理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供应链管理组织的设置;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及专项资金的投入。

  调查显示,企业高层对供应链管理的熟悉程度一般。79%的受访企业高层对供应链管理的熟悉程度停留在熟悉或比较熟悉两个状态,而只有10%的企业高层对供应链管理非常熟悉。汽车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熟悉程度相对较高。

  多数企业(72%)没有在企业内部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这一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缺乏统一协调和组织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的专职部门,以快速应对客户需求。调查同时也显示90%的企业缺少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专门的资金与拨款的受访企业仅占14%,必要时才投入或资金不足的占了53%。

  供应链金融前景广阔

  金融海啸过后,国内企业尤其是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仍面临着流动性短缺的问题。2012年发生在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老板跑路潮就折射出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

  调查发现,面对资金压力,企业目前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以信用借款为主,其次分别是担保借款和供应链融资。融资方式的获取渠道仍以银行为主,民间个人和机构方式获取融资占有一定比例,但远非主流,而通过物流公司和网络平台等方式获取融资的比例更微。

  中小型企业通过民间个人和机构、物流公司及网络平台等方式获取融资的比例相比大型企业要高,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的银行信贷资源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还是相对稀缺。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以延展或缩短账期、提供预付款、赊销等方式帮助上下游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这种互助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供应链社区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受制于资产规模、管理规范等因素,融资问题向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支持一大批依附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因而供应链金融也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可行路径。英国首相卡梅伦此前就颁布了一项政府供应链金融法案,以鼓励和倡导英国的大型企业去帮助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解决他们融资难和成本高的问题,保护就业市场。

  来自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提供商Demica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市场年平均成长率为10%~30%,发展中国家为20%~25%。因而,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整体上来说,国内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相比差距较大。使用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企业仅占被访企业的30%;煤炭和钢铁行业是开展供应链融资最为活跃的两个行业。有28%的企业正在研究和考虑各种供应链融资方案;余下的42%尚未开展实际行动。大型企业在开展供应链融资方面较中小型企业活跃:有45%的受访企业正在积极采用供应链金融方案,降低上下游的供应链融资成本。

  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当中,应收账款融资和存货融资占据主导地位,而预付账款融资次之。企业在选择供应链融资服务银行时,考虑的前三位购买因素分别是贷款利率、贷款额度和银行的品牌,说明资金成本仍是企业的首要关注因素。

  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实体环境已经具备,发展前景广阔: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上下游社区规模大,并且合作稳定;同时,在上下游开展合作共赢方面,大部分企业已形成共识。75%的受访企业认为公司建立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需合作共赢;同时在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上都希望与供应链合作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194.html

更多阅读

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

一、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在国外,众多的银行及大型物流公司(如UPS)对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了实践,获得了良好收益。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融资的迫切需求为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国外相比,它们虽

广发小微企业借贷 广发银行力推“小微金融战略”

     8月8日,距离广发银行25岁生日正好还有一个月,广发银行正式发布“小企业金融快车”服务品牌。25年来,成立于珠江边上的广发银行凭借长期服务珠三角企业的经验和优势,致力为全国中小微企业提供最高效的金融服务。2011年,广发银行

国美金融 发力手机 光大银行全面发力养老金融

     颐享阳光卡、养老消费指数、定制养老理财产品  6月8日,光大银行颐享阳光养老金融发布会在京光大养老指数权重示意图举行,展示了一幅全方位、系统化的养老金融服务“蓝图”。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林立、资产管理部总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 银行上演供应链金融卡位战

     作为经济原生动力的中小企业,其发展困境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决策层的重视,而金融正成为其中重要的突破口。  9月中旬,国务院推出促外贸稳增长“国八条”,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融资和担保服务由此被提上日程,这一以贸易融资和供

声明:《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 银行仍挑供应链金融大梁》为网友长风为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