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爱上你 印度 小心印度IT革命和人才战略



因特网的出现,使印度人的智慧获得了无限的发挥空间,一场IT革命正在印度兴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比尔·盖茨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印度在IT领域创造的一切辉煌,皆缘于一点:成功的人才战略。

    “计算机总理”和基础教育

    以IT为核心的高科技在印度的兴起和发展,与印度国家政策的引导密不可分。印度刚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时,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颇具远见卓识的首任总理尼赫鲁就指出,一个民族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和振兴,就必须依托高科技的发展。为此,从50年代开始,印度就投入巨资,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在全国陆续建起了6个“印度理工学院”。这些学院的毕业生,逐渐成为缔造印度IT产业大厦的精英。

    1984年,拉吉夫·甘地开始执政,印度政府更将计算机的开发当成头等大事,甘地因而被印度国民亲切地称为“计算机总理”。90年代,拉奥就任总理,政府对IT产业的发展又推出了许多扶持政策:免除高科技园区公司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允许外商控股100%;免征出口软件商的所得税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组建了“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由总理亲自出任组长,制订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全方位推动IT产业的发展。

    1999年,印度政府成立IT产业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专门设立IT部门的国家之一。现任总理瓦杰帕伊同样是一个网络迷,他甚至能使用IT通话技术。印度政府对IT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也更趋广泛:在6个国家级“印度理工学院”的基础上,在各邦也开始设立“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大力鼓励民间和外资办学,英特尔公司最近已决定出资帮助印度在两年内培养20万名信息技术教师,以普及信息教育。

    当前,印度在IT领域的教育已做到了从小抓起。全国2500多所中学均开设了电脑课,40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这使得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体系,截至今年3月31日,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34万人,而三年前仅有16万,其软件科技人才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此外,印度每年还对25万人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庞大的教育体系,为印度创造了无数从尖端的科技研发到基础的实际应用的梯队形人才。

    人才外流与“硅谷”奇迹

    印度早期IT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以计算机硬件为主导的时代,印度的软件科技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只限于为西方电脑公司编写软件程序,产业多体现出劳动集约型的特色。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称印度是一个受缚于自制的轮椅上的巨人,只能仰人鼻息。当时,印度的IT科技人才都倾向于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国防部门和民用企业工作,以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苦于机会有限,许多一流的科技人才被迫远走他乡谋求前程。

    进入90年代,国际IT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调整,由以硬件为主导向以软件为主导过渡,软件对IT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这为印度软件业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印度“硅谷”逐渐显出诱人的魅力,并开始创造举世称奇的神话。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于80年代开始兴建。80年代后期,国际卫星通讯的普及,使得西方公司普遍青睐印度庞大而廉价的人才市场,纷纷采用异地雇用印度人才开发应用软件的生产模式,因特网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外资更如潮水般涌入。仅1998年,班加罗尔就吸引外资11.4亿美元。迄今,在印度“硅谷”创立的高科技企业达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IT业内人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

    除班加罗尔之外,南印度的海得拉巴同样是一个发展IT业的宝地。这里兴建的高新科技园区,吸引了当今全球顶尖IT业巨头的目光:美国微软公司在本土以外的第一个软件开发中心就设在这里,IBM、爱立信、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大公司也都将海得拉巴视为海外发展的桥头堡,欧洲的巴安公司已决定将全公司80%的全球研究工作转移至海得拉巴。目前,海德拉巴集中了全球40家著名的IT公司,正集中开发目前世界三大热门软件:网络通信、服务器和加密软件。

    与此同时,早年至美国“硅谷”淘金的印度IT人才的事业走向成功,他们大多将资金投入到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印度高科技园区,投资速度为年均每人20万美元。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上,印度不仅成功地将“硅谷”用作振兴国民经济的一块跳板,而且使发展多年的软件开发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印度今年的软件出口预计将达到63亿美元,在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对全球32家软件公司颁发的“顶级质量”认证中,印度企业便独占了17家。

    世纪交替之际,印度的IT业正如日中天。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6.7%的份额,其软件出口占了美国市场的60%以上。

    人才猎头和百万富翁

    随着IT业的蓬勃发展,印度IT人才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供过于求转为供不应求。据印度全国软件服务公司协会调查,按印度软件业目前的发展势头,今后两年印度软件业将需要14万专业技术人才,至2008年将需要220万名软件技术人员和160万名硬件技术人员。此外,在因特网超越地域界限功能的推动下,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大力推行就地吸纳印度IT科技人才的战略,使印度的IT业出现了求才若渴的空前景观。

 一不小心爱上你 印度 小心印度IT革命和人才战略
    当前,“硅谷”班加罗尔出现了一个时尚群体―――受IT公司高薪聘请的人才猎头,他们的工作是为印度IT业发掘新一代的精英。猎头们拉拢人才的手段各式各样,包括高薪、股票期权、尖端科技研发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专营人才猎头行当的马富管理咨询公司发展甚为迅猛,正争取上市经营。该公司目前已拥有一万名执行人员,并以“探访卡”的方式建起了IT科技人才数据库,其挖掘对象不仅限于已投身IT业的人才,还包括大量未走出校门的人才。人才猎头及其他人才中介机构的成功运行,使印度庞大的IT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流动,每年毕业的12万名IT科技人才都能在电脑或软件公司找到用武之地。

    而许多印度IT公司为留住宝贵的人才,更是不惜血本,不断创造百万富翁是他们最具吸引力的一个手段。在印度,一对初入IT业的年轻夫妇,年薪便达17000美元,年增长率为50%。1981年创立的INFOSYS公司历经20年的经营,公司资本达到了100亿美元,总裁摩思不断将公司股份优惠转让给员工持有。由此,该公司已有200多名员工成为百万美元富翁,近2000名员工成为百万卢比大户。

    国际合作与人才回流

    IT时代的科技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苛刻。印度人对此深有认识:一方面,印度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上推出了“复合型”的发展战略,重视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他们培养的软件工程师,不仅懂得软件程序设计,而且深谙哲学、历史、艺术。这些综合型人才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更具创新能力。由此,能确保印度在人才素质上始终站在世界IT业前列。另一方面,印度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以巩固人才优势。不久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对印度进行了访问,与印度INFOSYS公司总裁摩思签定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合作创立“微软.NET”公司。微软的目的是利用印度的IT科技人才为自己出力,而印方也会从中获益。INFOSYS公司的1200名技术人员将在微软平台上接受培训,从而获得微软最尖端的网络科技。此事被印度IT业内人士称为“战略结盟”。

    方兴未艾的IT革命,逐渐感染了早年出走海外的印度IT尖端科技人才,许多人克服了“X+2”综合症,回到祖国参与IT革命。在以往,置身海外的印度IT精英获得了事业成功,总要信誓旦旦地说:“过两年就回去。”而他们又怀疑印度IT业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始终难下归国之念,两年之期也就无数次地挂在嘴边。首先冲破这一心理障碍的是28岁的拉吉和31岁的达万,两人同为美国哈佛商学院出身,他们毅然舍弃了在美国的发展机会回到印度,融资650万美元在孟买开创了“网络风险资本公司”。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从海外回国创业。人才的逐渐回流使印度的IT业获得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印度IT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如整体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IT业的市场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也不完善。这使得今年4月全球高科技股票急剧下挫时,印度全国的电脑和网络公司都遭受了重创。此外,印度人均微机拥有量不足0.5%,电信普及率不足3%,全国甚至没有建成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供电系统,这些都是制约印度IT业发展的因素。印度政府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正着力开始加强电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尽管如此,拥有一支如此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印度科技产业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印度首任IT产业部部长帕拉莫德说,我们不敢妄称将成为“IT超级大国”,但我们有信心在三至四年后,使每一个走在大街上的印度人都能深切感受到IT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1955.html

更多阅读

《一不小心爱上你》演员搜狐访谈图图 大张伟搜狐访谈

1月5日下午16:30,搜狐娱乐播报对《一不小心爱上你》张翰,江铠同,潘之林,乔乔,翁虹等人作了访谈。氛围很好,很多夸翰哥的,虹姐妈妈还说咱翰哥有巨星的神秘感,各位女星也都说张翰具有安全感,跟张翰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张翰说自己从来么有离开微

声明:《一不小心爱上你 印度 小心印度IT革命和人才战略》为网友男人也需要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