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



 一  虽然只是几年的光景,但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故事足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网上书店”开张了,“电子图书”出版了,黑客与闪客相继登场,“虚拟主持人”走上荧屏,网络影音揭开面纱,在线游戏火爆一时,电子邮件大行其道,网上广告崭露头角,网上论坛人气骤升,在线聊天备受青睐,网络动画、互动影视等多媒体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看似千变万化,其实背后都被一根同样的“线”连缀着,我们把它叫作“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文化载体,扮演了时空超越者与压缩者的角色,推进了人类文化的转型与跃升,使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认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使人们的视野空前开阔,为人类多国别、多民族、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交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那么,如何界定“网络文化”?从技术和文化的双重视域来看,网络文化应该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网络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获取、传播、交流与融合,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存在于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包括多种文化形式的总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存在,它不是全民的文化,而是网民的文化。它只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用于社会文化,进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

  对网络文化,目前大致有几种认识结构:一是相对论——归宿论:前者认为网络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后者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归宿;一是载体论——属性论:前者认为网络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后者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异质文化;一是存在论——虚无论:前者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的工具性存在,后者认为就文化的本质而言不存在一种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经历了孕育和扩张,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在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它所形成的冲击波,正在打破社会生活的种种传统界限,重新书写许多既有范畴的涵义,比如自然与社会,虚拟与现实,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权利与民主,真实与虚妄等等。网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搜狐总裁、“数字化英雄”张朝阳指出:互联网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次才是一种经济现象。网络文化不是网络与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能够大大改变我们生活的东西。

 谈到网络文化,不能不提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的兴起与走红,又带动了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张扬。

  当前网络文学有三种情况:一是把传统媒体的文学作品电子化,放上网络;二是以传统的创作手法为网络创作作品;三是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作用而创作文学作品,只存在于网络,其代表有“超文本小说”、“接力小说”、多媒体剧本等形式。网络文学以载体的虚拟性和主体的私隐性,使其审美理想具有超幻性,在美学方向上带来与传统文学不同的东西。网络文学一般篇幅精短,信息庞杂,语言流畅幽默别具一格,题材选择极度自由,情节架构高度随意,语言节奏快。可以说,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的游戏规则,把价值从深度和沉重中拎出来。网络文学的创作精神是自由的,是非功利性的,还有点自娱自乐,这昭示着文学游戏精神的回归。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
  但是这种回归却会带来创作原动力的缺失。反观网络中的许多作品,自恋心理的膨胀比较明显,多是自娱自乐的急就章,充斥着小儿女情调,字里行间只看到两个字:自我。自我的迷恋,自我的矫情,自我的放大,自我的玩味,却少了一份对世界和他人的关爱。此外,精英意识的缺席,网络社会的快节奏,也决定了网络文学“快餐”化。于是我们看到网络文学中,搞笑题材风行,炒作、包装技巧要与内涵平分秋色;有的网文成为“文学卡拉OK”,充其量只能算是“草根文化”、“另类文化”、“无厘头文化”。

  文学,在网络时代究竟应该如何存在?“生存还是死亡,这的确是个问题。”像许多新生事物一样,网络文化初生之时,也许有些众声喧哗,一片杂乱,但秩序必然会从中产生。而网络文化作为成长着的新生力量,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网络文化还衍生了许多泛文化现象,如黑客、闪客、网恋、网婚、虚拟性爱等。生活中涌现出大量的新名词,来自于计算机技术语言,比如“点击”、“视窗”、“BBS”、“文本”、“平台”、“在线”。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正在悄悄地融合渗透。很多网络文学从网络上走入了纸媒,许多出版单位也正在尝试网上发行。互联网和大众艺术一拍即合,网络艺术改变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艺术”。随着传统作家加盟、网民素质提高,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将会卓有成效。

  当前,网络文化的发展存在着新的动因,网络创作向功利化方向跃进,创作主体的私人空间被打破,文学品格的显露多层次化,网络文化呈现新思维,出现了能够思考的智能机器人并创作出了网络艺术作品。

  网络时代给文化带来一个全新的界面,使文化范式发生剧烈的改变: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兼容,文化信息全球一体化与文化本体个性化的统一,开放中的平等与共享,文化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人性回归的载体,虚拟文化社区的构筑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未来社会文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逐渐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界限日益模糊。难怪一个多世纪前,福楼拜乐观地预见:“艺术愈来愈科学化,而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

  但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体验它所带来的好处时,也难免为其所伤。网络无国界、无中心的特征给民族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网络上的自由、无序状态制造着国家权力的真空,网络上的政治可能是“民主”也可能是“独裁”,网络上言论的绝对自由导致被滥用,从而危害民主制度下个人的权利。信息技术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也可能出现新的话语霸权,成为新的文化霸权工具。英文在网络上和软件上不可避免地会将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传输到非英语国家,对其形成强大的文化冲击,威胁着弱势国家的民族文化。网络文化殖民主义比之过去的传教士要隐蔽得多、快捷得多。防范文化霸权是民族国家在信息时代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

  当虚拟世界成为现实时,未来的网络文化将会和人类社会融为一体,分不清楚虚拟和现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1962.html

更多阅读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意识形态渗透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张允梅 的工作室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意识渗透培养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渗透 培养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事实上,不了解一个民

课题: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彪师原创

课题: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型:新授课时:2【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

郭小聪: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与软实力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与软实力2014-07-25 17:59来源:《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2期 作者:郭小聪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论及文化软实力问题,这本身就是中国的视角,而非美国的视角。美国人对于国家安全利益的界定从来不会局限于本国边界之内,他们

重庆的码头与“码头文化” 重庆袍哥码头老火锅

重庆的码头与“码头文化”还记得儿时的一句口头语——操码头嗦!?重庆是江城,历史上就以码头众多而闻名于世。但人们口头的“码头”,不仅是指以物理形态存在于世间的各个江岸客、货运码头,还特指各色人等赖以生存的“江湖”。操码头,意

声明:《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为网友匀散一缕过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