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高的药价是现代国人身上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压得国人喘不过气来,看不起病有之,不敢看病有之,尤其是农民、城镇下岗工人、无固定收入来源者,一般都只能是小病硬挺,大病干等。据有关资料显示,药品在药厂的出厂价格只相当于销售价格的确70%,在各个环节中层层加码,导致药品高出出厂价格两倍多。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减轻普通老百姓用药负担,曾先后多次制定降价药品目录,有记载显示,共有17次降价,价值几百个亿,这些钱老百姓都没有沾上一点光,目前正在酝酿第18次降价。中央的意图是好的可惜白费了心思,老百姓并没有从降价中得到实惠,药厂、医院、药店,和国家玩起了老鼠戏猫的游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药品列入降价目录,就意味着这种药品很快就要变化了或是消失了。他们都玩弄了一些什么把戏呢?据有关媒体调查,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狡兔三窟,一药多名,改头换面成了别的药。现在一般的药都有好几个名称,有化学名称、通用名称、商标名称。各药厂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可以用不同的商品名,有的一种药品就有许多商品名。根据相关资料举例:有一种药品头孢曲松纳是其化学名,同类产品中名称就有罗氏芬、凯赛欣、达力嗪、菌必治、赛福松、锋力、力珀、曲沙、劲邦、万可欣等十多种。这种药品上了降价名单,摇身一变成了其它名称,仍是高价销售,或者是停止生产上了名单的规格产品,变换成其它规格的同样产品,继续卖高价。
二、不再经销这种药,而向消费者推荐其它药替代这种药。列入降价产品名单的药品就基本上等于宣判了此药死刑,这种药不是改头换面变成了其它名称就是消失了。医院、药商都不再进这种药,医生也不再开这种药,而是以其它价格高的同类产品替代,老百姓有几个懂得药品知识,即使懂得药品知识,也不敢和医生分辨。即使敢和医生分辨,医生一句话,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我给你看病还是你给我看病,谁还敢再强辩?假如再有不开窍的强辩说,上次哪个医生开的某某药我吃了有效,医生理所当然地回答你,那你还找那个医生看病吧,请问,谁还敢再说什么,只能忍痛吃他开的高价药。到药店买药也是一样,你要的药没有,售货员会很热情地给你推荐其它同类药品,当然,他们推荐的药要比你想买的药贵好多。
三、尚有一定利润空间的药品,一般是药店销库存,医院还经营。这是因为医院里的药价多数高于药店,药店销售了存货后一般不会再进这种药,医院还会继续经营一段,但最后会因为利润空间变小了,代理商推销的积极性降低,医生开药方提成减少,而使这种药的销量越来越小,最后彻底消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的药品降价并没有真正地实惠了老百姓,药厂、药商、药店、医院可以有许多方法规避因降价造成的利润减少,只有老百姓是弱势群体,没有一点主动权。中国有句老话叫: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我国的形势恰恰是“店”远远大于“客”,消费者只能是任人宰割。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店大欺客问题,再查一查降价的实惠都落在了谁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