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客宣言:一个时代的激情颠覆

 中国博客宣言:一个时代的激情颠覆


诸神退位、理想缺席、偶像当道,这是一个迷失自我的年代,以至于让我们不得不从对过去的回忆中寻找安慰。那些关于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故人和往事,那些我们未曾亲历的年代,是否真的如同我们的想象,还是我们以想象重新建构了历史。

孔庆东说:“80年代并非完美,但是比起现在,实在是神话。”这神话的内核是从六七十年代的红色激情中孕育,并在八十年代延续的英雄主义和责任感的精神特质。作家张海迪、女排灵魂郎平、数学家陈景润、战斗英雄徐良、英雄少年赖宁……这些光辉的名字在如今已然有些陌生,但却是那个年代不朽的精神符号。

80年代是一个充满精英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的年代,背着军绿书包的年轻人高声唱着“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虽迷惘、郁闷和孤独,却仍然表现出对社会理想与人生未来的巨大热情。他们执迷于对价值观的探讨,对文化的反思,对终极意义的求索,心怀祖国、胸忧天下。他们将对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的爱好看作是高雅的趣味,是可以脱离庸常生活情境的美妙体验。那个年代在文人学者们的后期描述中更增添了几分理想主义色彩,就像我们不该去追问“岳飞是否民族英雄”这样的命题一样,我们必须保留对过去的美好记忆和寄托,从而不至于对这个世界过于失望,哪怕这一切可能是虚构的。

“长铗,归来乎。士可杀,不可辱。从今后对酒当歌,乐得逍遥回故乡。”逃避现实也是知识分子的一种选择,许秋汉的《长铗》被看作是理想主义的80年代的终结。2005年的11月12日,一张承载着青春、回忆和梦想的专辑《未名湖是个海洋》在北大发布。徐小平说除了珍藏和追忆过去,希望这张北大原创音乐20年纪念唱片能够“点燃80年代的英雄主义”。尽管我们有些神话了80年代,但那个年代的激情和梦想在今天已经很难寻觅,我们成熟的太早,理智的近乎麻木。

扛着理想主义大旗的英雄们在80年代渐行渐远,我们从80年代的“文化中国”转轨进入90年代的“经济中国”。信息时代的资讯膨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当代文学的欲望张扬、文艺标准的媚俗化,成为这个日益平面化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愈发关心物质而忽略精神,“政治想象和文化想象终于让位于金钱想象这位后来居上者”。英雄被偶像替代,人造明星们走马灯般频繁交替而各领风骚三五天。对偶像的狂热追逐是这个没有终极关怀的民族子民的必然选择,明星们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暂时载体。如果说80年代是一个英雄年代的话,那么90年代之后则可以看作是偶像时代,我们狂热追逐明星们及其所拥有的美貌、财富和荣誉而一度迷失了自我。

互联网的出现,让这种平面化的追求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让自我作为独立的个体而有机会得到展现,每个人都是这个虚拟世界的建造者。无论是个人网站、bbs还是blog、wiki,我们开始表达自己,在平面媒体时代没有话语权的平凡人也能够在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Blog(博客)平台的出现,则将这种对自我的关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与想象空间。

博客是什么?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前的某个晚上,一个叫做殷俊的北大数学系男生在电教报告厅的讲台上语调平坦的背诵着这样的句子:“什么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别,就是文科生踩在银杏落叶上有感觉,理科生则无动于衷。”这个数学系男生因其幽默和形象的比喻打动了评委,并夺得了“北大演讲十佳第一名”的桂冠。评委白岩松在总结时说:“今晚的大奖颁给了一个既不会演也不会讲的人,可见内容大于形式”。

博客同样如此,我们同样不需要去深究那些诸如RSS、blogroll之类术语的涵义,也不需要过多追问技术上有何创新,因为博客日志的内容大于形式。2005年底,许知远们将《生活》杂志做到了50元售价、1.5公斤重,将“形式大于内容”做到了极至,但并不讨好。就博客而言,无论你把它看作是日记本还是个人网站都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知道博客是一个几乎没有技术门槛、无需编辑审核、即时互动的平台就足够了。新浪博客在平台技术上显然并非最好,然而它的名人博客推广策略之强势令所有BSP们心惊胆颤——还是内容,名人私生活和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最为吸引大众注意力的。

我们一度迷惘、迷失、找不到自我,名人和凡人都是如此。博客的出现,让“我”的声音终于有了一个表达的出口,渴望真实、拒绝虚伪。在无冕之王的记者面前名人无隐私,他们的说话时常被为了某种得到某种传播效果的记者们肆意的断章取义,无法真实的传递给读者。于是,名人们被媒体妖魔化或光环化,始终无法还原真实的自己。博客的出现使得名人与fans的会面不再需要中间渠道的渲染,而是直来直往的真实互动。事实上,余华、徐静蕾、李冰冰、潘石屹们也的确在认认真真的记录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尽管关于私人生活的描述是有节制而谨慎的——我们从未如此亲近的和名人们接触。摘下耀眼光环,像邻家兄妹一样跟大家促膝谈心、平等对话,名人们也终于返璞归真。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也终于从“众声喧哗”的论坛化表达转变“我的地盘我作主”的博客式独语——“我”在赛博空间中第一次有了真正独立的言语空间。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的博客元年,那么2006年,则可能是一个迷失自我的偶像时代被个人表达激情所颠覆的年代的开始。blogger们博客上忠实的、不厌其烦的记录着个人行踪思考,因为我们已经被禁锢压抑了太久。没有演讲台的人们正在逐步损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掌握话语权的作者们的诱导下言听计从——更可悲的是,我们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其实仍然是别人的观点。

好在有博客降临,情况正在改变。博客写作给自己一个总结内省的机会,并让每个blogger开始真正关心自我在这个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将成为自己的偶像,都在努力实践自己的表达权,并具有掌握话语权的可能性空间。我们仍然会去关心名人言行,而在博客上的交流使得曾经的仰视成为平等的对话。文艺复兴发现了“人性”,博客对“我”表达给予了尊重,可谓意义深远。

今天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而博客文本则是鲜活的民间档案。曾经只有少数人叙述历史的局面将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由海量的、带有鲜明个人记忆色彩的日志所构建的、全民参与写作的大历史。在若干年之后的回溯中,一个个博客就是当下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在那些生动的文字背后,能够清晰的映射出这个时代的喧哗与躁动、美丽与哀愁。博客,让我们从随波逐流的“偶像时代”进入到独立自主的“自我时代”,曾经的史官能否使用“春秋笔法”记载已不重要,历史的罗生门将因为个体博客的真实叙述而更加情节完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2125.html

更多阅读

木子美与博客文化 木子美的博客

上篇 木子美冲击波木子美冲击波木子美让“博客”概念走向大众,木子美对博客概念的普及功不可没。这一点毫无疑问。所以木子美的大名在中国博客的发展历史上必然是一个留下重要墨迹的名字,她躲也躲不掉,你拦也拦不住的。是“木子美”惊

孙悦:我和黄晓明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娱乐圈的恋情总是格外吸引眼球,即使是旧事重提也能让大家再度回味。前些天,我写了一篇题为《黄晓明曾被孙悦包养是真是假?》的博客就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不少网友惊愕地表示:这是真的吗?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当事人孙悦,对方否认了这一说法,

下篇:一个时代的开启

     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经销商既是生产厂家品牌起落兴衰的见证者,也是市场风云变幻的参与者,他们在中国白酒产业的复兴与崛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销商群体通过对不同时期战略机遇的把握、改革、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白酒业

新思维:COWMALS时代的社会化营销

新思维:COWMALS时代的社会化营销文/本刊记者周再宇 发自北京在互联网这个浩如海洋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各种新概念。然而,近期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在2011年中国站长大会期间提出的一个观点—COWMALS,引起了互联网界的关注

声明:《中国博客宣言:一个时代的激情颠覆》为网友黑发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