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破解捆绑资本的模式和方法:资本的雪球》
第二阶段:开创美好生活。在1930年后,杜邦提出了“开创美好生活”的定位,这对杜邦调整战略、塑造品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定位标志着,杜邦的形象开始彻底远离“死亡”、“毁灭”、不安全等印象,代之的是为“开创美好生活”而努力,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全新形象。杜邦在1930年后至进入21世纪之前,一直使用“开创美好生活”这一定位,这一定位大约使用了65年。在“开创美好生活”的大旗下,杜邦主要业务在化学领域,创造了尼龙、特富龙、纤维等创新产品,满足了工业界及商品社会的需求。 第三阶段:创造科学奇迹。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审美情趣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非常美好,“开创美好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感觉非常平淡。相反,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更加喜欢享受不断创新的科技成果带来的体验和愉悦。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水平,成为杜邦进行转型的强大推动力。在新的潮流和趋势推动下,杜邦抓住未来,对自己进行了全新定位。20世纪90年代末期,杜邦将定位改为“创造科学奇迹”。在“创造科学奇迹”的大旗下,杜邦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生命科学”领域,比如药物、食物成分、农业生物技术以及化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所有这些学科的交叉领域。 从“开创美好生活”到“创造科学奇迹”,无论是开创还是创造,都带有“创”字。创新为魂,创新为首,旗帜鲜明,步伐坚定。杜邦每年研发工作的预算达到了销售额的5%,大量的投资被用于永无止境的研发中,特别是投资回报率极高的基础科研中。曾经被杜邦公司首先发明、控制、有重大意义的化学工业新产品有:以耐用性著称而引发油漆技术革命的Duco漆(1920年)、为合成纤维工业奠定基础的Rayon人造丝(1921年)、氟利昂(1931年)、首例合成橡胶Neoprene(氯丁胶,1937年)、尼龙和特弗龙(Teflon,1938年)、涤纶聚酯纤维(1950年)、莱卡(Lycra)弹性纤维(1959年)、比钢铁还坚硬5倍的凯芙拉(Kevlar)聚芳酰胺纤维(1980年)、专用于地毯的防污纤维Stainmaster(1986年)等。目前,杜邦通过对生物技术的基础性应用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公司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传统技术平台,把生物学上的能力嫁接到材料学上,寻找突破性的增长点。 杜邦就是这样不断根据顾客的期望,不断进行技术和品牌创新,这是杜邦基业常青的首要秘诀。 四轮驱动助力世界级 要想成为世界级,就必须要有世界级的核心技术。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距离世界级有多远?要想了解我国企业核心技术与世界级的距离,必须先了解世界级技术是如何形成的?以著名的Bell Labs为例,它拥有24 000多名员工,其中博士2 000多名,约占10%;研发预算约占销售额的11%,并在全球17个国家设有研发机构。可见,世界级技术必须要有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作支撑。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华源和杜邦。 杜邦的商业研发策略是向科学化、创新、永续经营的方向发展;杜邦的事业核心是价值创新,既重视股东权益,也极力开发环境友善的产品。例如生物材料、新兴的纳米科学工程、温室气体减量产品、降低全氟辛酸铵排放量技术等。尽管杜邦目前的业务仍依赖于化学产业,但生物技术的应用却被其视为明日之星。杜邦评估其生物材料研发组合价值为30亿美元。 杜邦新的研发策略是按照“四个轮子”驱动的原则来进行的;如图1?10所示。 图1?10杜邦的研发策略

一是自我研发获得技术。仅2005年,杜邦的新产品就有1133件,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3。而在五年前,这一比例就达到了22%。杜邦非常重视专利申请,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美国专利仅次于加州大学位居第二。2005年,杜邦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案约1800件,为2000年的两倍。 二是收购企业获得技术。杜邦通过收购来快速获得研发成果。杜邦并购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后,逐渐将营运重心由获利低的农化事业转移到了获利高的基改种子贩售。